描写带有说的成语有哪些(71个)

  • 1、

    捕风捉影 [ bǔ fēng zhuō yǐng ]

    释义: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。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郊祀志》:“听其言,洋洋满耳,若将可遇;求之,荡荡如系风捕景,终不可得。”《朱子全书》:“若悠悠地似做不做,如捕风捉影,有甚长进?”

  • 2、

    不动声色 [ bù dòng shēng sè ]

    释义:声:言谈;色:脸色。在紧急情况下,说话、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。形容非常镇静。

    出处:宋·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。”

  • 3、

    不知所云 [ bù zhī suǒ yún ]

    释义:云:说。不知道说得是些么。形容说话内容混乱,无法理解。

    出处: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临表涕泣,不知所云。”

  • 4、

    打蛇打七寸 [ dǎ shé dǎ qī cùn ]

    释义: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。

    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4回:“我也只愿得无事,落得‘河水不洗船’,但做事也要‘打蛇打七寸’才妙。”

  • 5、

    单刀直入 [ dān dāo zhí rù ]

    释义:用短柄刀直接刺入。原比喻认定目标,勇猛精进。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,不绕弯子。

    出处:宋·释道元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二:“若是作家战将,便请单刀直入,更莫如何若何。”

  • 6、

    喋喋不休 [ dié dié bù xiū ]

    释义:喋喋:形容说话多;体:停止。唠唠叨叨,说个没完没了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张释之传》:“夫绛侯、东阳侯称为长者,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,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!”

  • 7、

    对牛弹琴 [ duì niú tán qín ]

    释义: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。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。

    出处:汉·牟融《理惑论》:“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,伏食如枚。非牛不闻,不合其耳矣。”

  • 8、

    拐弯抹角 [ guǎi wān mò jiǎo ]

    释义: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。比喻说话绕弯,不直截了当。

    出处: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:“转弯抹角,可早来到李家门首。”

  • 9、

    噤若寒蝉 [ jìn ruò hán chán ]

    释义:噤:闭口不作声。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。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杜密传》:“刘胜位为大夫,见礼上宾,而知善不荐,闻恶无言,隐情惜己,自同寒蝉,此罪人也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井井有条 [ jǐng jǐng yǒu tiáo ]

    释义: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。

    出处:《荀子·儒效》:“井井兮其有理也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开门见山 [ kāi mén jiàn shān ]

    释义: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,不拐弯抹角。

    出处:唐·刘得仁《青龙寺僧院》:“此地堪终日,开门见数峰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侃侃而谈 [ kǎn kǎn ér tán ]

    释义:理直气壮、从容不迫地说话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口若悬河 [ kǒu ruò xuán hé ]

    释义:讲起话来滔滔不绝,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。形容能说会辨,说起来没个完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夸夸其谈 [ kuā kuā qí tán ]

    释义: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。

    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:“进了书房门,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,知道是他已来了,进去作揖,同坐下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口干舌燥 [ kǒu gān shé zào ]

    释义:燥:干。口舌都干了。形容说话太多。

    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;今日相乐,皆当喜欢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淋漓尽致 [ lín lí jìn zhì ]

    释义: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、透彻,或非常痛快。

    出处:明·李清《三垣笔记·崇祯补遗》:“(刘若愚)著《酌中志略》叙次大内规制井井,而所纪客氏、魏忠贤骄横状,亦淋漓尽致,其为史家必采无疑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默而识之 [ mò ér shí zhī ]

    释义:默:不语,不说话。识:记。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。

    出处:

  • 18、

    南蛮鴃舌 [ nán mán jué shé ]

    释义:鴃:即伯劳。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。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今也南蛮鴃舌之人,非先王之道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旁征博引 [ páng zhēng bó yǐn ]

    释义:旁:广泛;征:寻求;博:广博;引:引证。指说话、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。

    出处:生数典已穷,而女博引旁征,滔滔不竭,计女多于生凡十四侧。 清·王韬《淞隐漫录·红芸别墅》

  • 20、

    期期艾艾 [ qī qī ài ài ]

    释义: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,说话不流利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:“臣口不能言,然臣期期知其不可;陛下虽欲废太子,臣期期不奉诏。”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邓艾口吃,语称艾艾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恰如其分 [ qià rú qí fèn ]

    释义: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。

    出处: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08回:“赏分轻重,俱是阎仲端酌度,多寡恰如其分,无不欣喜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潜移默化 [ qián yí mò huà ]

    释义:潜:暗中同,不见形迹;默:不说话,没有声音。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、影响而发生了变化。

    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慕贤》:“潜移暗化,自然似之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窃窃私语 [ qiè qiè sī yǔ ]

    释义:背地里小声说话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顺宗实录·永贞五年》:“虽叛两使事,未尝以簿书为意,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,谋夺官者兵,以制四海之命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人微言轻 [ rén wēi yán qīng ]

    释义:地位低,说话不受人重视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》:“某已三奏其事,至今未报,盖人微言轻,理当自尔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天花乱坠 [ tiān huā luàn zhuì ]

    释义: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,感动了上天,天上纷纷落下花来。形容说话有声有色,极其动听(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)。

    出处:《心地观经·序品》:“六欲诸天来供养,天华(花)乱坠遍虚空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吞吞吐吐 [ tūn tūn tǔ tǔ ]

    释义:想说,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。形容说话有顾虑。

    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;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?”

  • 27、

    无的放矢 [ wú dì fàng shǐ ]

    释义:的:靶心;矢:箭。没有目标乱射箭。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,或不切合实际。

    出处:清 梁启超《中日交涉汇评》:“如是,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,直拉杂摧烧之可耳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无可厚非 [ wú kě hòu fēi ]

    释义:厚:深重;非:非议,否定。不能过分责备。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,但还有可取之处,应予谅解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莽怒,免英官。后颇觉悟,曰:‘英亦未可厚非。’”

  • 29、

    兴高采烈 [ xìng gāo cǎi liè ]

    释义:兴:原指志趣,后指兴致;采:原指神采,后指精神;烈:旺盛。原指文章志趣高尚,言词犀利。后多形容兴致高,精神饱满。

    出处: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体性》:“步夜俊侠,故兴高而采烈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言简意赅 [ yán jiǎn yì gāi ]

    释义:赅:完备。话不多,但意思都有了。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。

    出处: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上卷:“言简理尽,遂成王言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要言不烦 [ yào yán bù fán ]

    释义:要:简要;烦:烦琐。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,不烦琐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管辂传》:“晏含笑而赞之曰:‘可谓要言不烦也。’”

  • 32、

    一诺千金 [ yī nuò qiān jīn ]

    释义:诺:许诺。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。比喻说话算数,极有信用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得黄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诺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一言为定 [ yī yán wéi dìng ]

    释义:一句话说定了,不再更改。比喻说话算数,决不翻悔。

    出处: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程婴,我一言已定,你再不必多疑了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颐指气使 [ yí zhǐ qì shǐ ]

    释义:颐指:动下巴示意,指挥别人;气使:用神情气色支使人。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。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贡禹传》:“家富势足,目指气使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昭宣帝天佑二年》:“见朝士,皆颐指气使,旁若无人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鹦鹉学舌 [ yīng wǔ xué shé ]

    释义:鹦鹉学人说话。比喻人家怎么说,他也跟着怎么说。

    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八:“如鹦鹉只学人言,不得人意。经传佛意;不得佛意而但诵,是学语人,所以不许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有的放矢 [ yǒu dǐ fàng shǐ ]

    释义:的:箭靶子;矢:箭。放箭要对准靶子。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。

    出处:宋 叶适《水心别集》:“论立于此,若射之有的也,或百步之外,或五十步之外,的必先立,然后扶弓注矢以从之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有说有笑 [ yǒu shuō yǒu xiào ]

    释义:连说带笑。形容十分欢快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情变》第五回:“想起昨天晚上,还是有说有笑,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,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郑重其事 [ zhèng zhòng qí shì ]

    释义:郑重:审慎,严肃认真。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所以郑重其事,必得三日后方进门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之乎者也 [ zhī hū zhě yě ]

    释义: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,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。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。

    出处:宋·文莹《湘山野录》:“之乎者也,助得甚事?”

  • 40、

    直截了当 [ zhí jié liǎo dàng ]

    释义:形容说话做事爽快、干脆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六十五回:“紫芝妹妹嘴虽利害,好在心口如一,直截了当,倒是一个极爽快的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指手画脚 [ zhǐ shǒu huà jiǎo ]

    释义: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。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七十五回:“见这李虞侯、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,你来我去,都有心要杀这厮,只是碍着宋江一个,不敢下手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自相矛盾 [ zì xiāng máo dùn ]

    释义:矛: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:保护自己的盾牌。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莫之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,何如?’其人勿能应也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支支吾吾 [ zhī zhī wú wú ]

    释义:指说话吞吞吐吐,含混躲闪。亦作“支支梧梧”。

    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我既这等苦苦相问,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,怎么问了半日,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?”

  • 44、

    字字珠玑 [ zì zì zhū jī ]

    释义:珠玑:珠子。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。比喻说话、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。

    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任凭是篇篇锦绣,字字珠玑,会不上一名进士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不言而喻 [ bù yán ér yù ]

    释义:喻:了解,明白。不用说话就能明白。形容道理很明显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仁义礼智根于心,其生色也,然见于面。盎于背,施于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察言观色 [ chá yán guān sè ]

    释义:察:详审。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。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夫达也者,质直而好义,察言而观色,虑以下人。”

  • 47、

    高谈阔论 [ gāo tán kuò lùn ]

    释义: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。

    出处:元·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一折:“倚仗着高谈阔论,全用些野狐涎,扑子弟、打郎君。”

  • 48、

    隔墙有耳 [ gé qiáng yǒu ěr ]

    释义:隔着一道墙,也有人偷听。比喻即使秘密商量,别人也可能知道。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,免得泄露。

    出处: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墙有耳,伏寇在侧。墙有耳者,微谋外泄之谓也。”

  • 49、

    隔靴搔痒 [ gé xuē sāo yǎng ]

    释义:搔:抓。隔着靴子搔痒痒。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,不贴切,没有抓住要点。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。

    出处:宋·严羽《沧浪诗语·诗法》:“意贵透澈,不可隔靴搔痒。”

  • 50、

    慢条斯理 [ màn tiáo sī lǐ ]

    释义: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,不慌不忙。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,不不慌不忙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:“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,慢条斯理,如在意如不在意。”

  • 51、

    眉飞色舞 [ méi fēi sè wǔ ]

    释义:色:脸色。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二回:“余荩臣一听‘明保’二字,正是他心上最为关切之事,不禁眉飞色舞。”

  • 52、

    面面相觑 [ miàn miàn xiāng qù ]

    释义:你看我,我看你,不知道如何是好。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,都不说话。

    出处:明·张岱《海志》:“舟起如簸,人皆瞑眩,蒙被僵卧,懊丧此来,面面相觑而已。”

  • 53、

    名正言顺 [ míng zhèng yán shùn ]

    释义:原指名分正当,说话合理。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,道理也说得通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子路》“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利。”

  • 54、

    絮絮叨叨 [ xù xù dāo dāo ]

    释义:形容说话罗嗦,唠叨。

    出处:明·汤显祖《紫箫记·胜游》:“自成了人后,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,番来覆去,那里睡来?”

  • 55、

    欲言又止 [ yù yán yòu zhǐ ]

    释义:想说又停止不说。形容有难言的苦衷。

    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:“语甚凄楚,惊问之,欲言而止者再。”

  • 56、

    开宗明义 [ kāi zōng míng yì ]

    释义:开宗:阐发宗旨;明义:说明意思。指说话、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。

    出处:《孝经·开宗明义》宋·邢昺题解:“开,张也;宗,本也;明,显也;义,理也。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,显明五孝之义理,故曰开宗明义章也。”

  • 57、

    理直气壮 [ lǐ zhí qì zhuàng ]

    释义:理由充分,说话气势就壮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卷三十一:“便捉我到阎罗殿前,我也理直气壮,不怕甚的。”

  • 58、

    妙语连珠 [ miào yǔ lián zhū ]

    释义:连珠:串珠。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。

    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54章:“他出口成章,妙语连珠,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。”

  • 59、

    轻描淡写 [ qīng miáo dàn xiě ]

    释义: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。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十八回:“臬台见他说得这等轻描淡写,更是着急。”

  • 60、

    三缄其口 [ sān jiān qí kǒu ]

    释义:缄:封。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。形容说话谨慎。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。

    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阶之前,有金人焉。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,戒之哉,戒之哉!无多言,多言多败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