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虎形容什么成语(33个)

  • 1、

    串通一气 [ chuàn tōng yī qì ]

    释义:相互勾结,一个鼻孔出气。

    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6回:“鸳鸯听了,便红了脸,说道:‘怪道,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!’”

  • 2、

    大惊失色 [ dà jīng shī sè ]

    释义:非常害怕,脸色都变了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群臣皆惊愕失色,莫敢发言。”

  • 3、

    大模大样 [ dà mó dà yàng ]

    释义:形容态度傲慢,目中无人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明·王世桢《鸣凤记》第二十三出:“又见他烈烈轰轰,呼呼喝喝,大模大样,前遮后拥,把那街上闲人尽打开。”

  • 4、

    独步天下 [ dú bù tiān xià ]

    释义:独步:独一无二,特别突出。超群出众,无人可比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戴良传》:“独步天下,谁与为偶!”

  • 5、

    狗仗人势 [ gǒu zhàng rén shì ]

    释义:仗:倚仗、仗势。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。

    出处:明·李开元《宝剑记》第五出:“(丑白)他怕怎的?(净白)他怕我狗仗人势。”

  • 6、

    狐虎之威 [ hú hǔ zhī wēi ]

    释义: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。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忆韦素园君》:“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,我已经逃到厦门,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。”

  • 7、

    狐假虎威 [ hú jiǎ hǔ wēi ]

    释义:假:借。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。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……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兽见之皆走,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”

  • 8、

    狐朋狗友 [ hú péng gǒu yǒu ]

    释义:泛指一些吃喝玩乐、不务正业的朋友。

    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回:“恼的是那狐朋狗友,搬弄是非,调三窝四。”

  • 9、

    狐群狗党 [ hú qún gǒu dǎng ]

    释义: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气英布》第四折:“咱若不是扶刘锄项,逐着那狐群狗党,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!”

  • 10、

    魂不附体 [ hún bù fù tǐ ]

    释义:附:依附。灵魂离开了身体。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。

    出处:元·乔梦符《金钱记》第一折:“使小生魂不附体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狐朋狗党 [ hú péng gǒu dǎng ]

    释义:泛指一些吃喝玩乐、不务正业的朋友。

    出处:元·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三折:“他那里暗暗的藏,我须索紧紧的防,都是些狐朋狗党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狐奔鼠窜 [ hú bēn shǔ cuàn ]

    释义: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。

    出处:宋书·《索虏传》:“或有狐奔鼠窜,逃首北境,而辄便苞纳,待之若旧,资其粮仗,纵为寇贼。”《英烈传》第二十一回:“诸部士卒,俱各狐奔鼠窜退去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狐藉虎威 [ hú jiè hǔ wēi ]

    释义: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同“狐假虎威”。

    出处:《宋书·恩幸传序》:“曾不知鼠凭社贵,狐藉虎威,外无逼主之嫌,内有专用之功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家喻户晓 [ jiā yù hù xiǎo ]

    释义:喻:明白;晓:知道。家家户户都知道。形容人所共知。

    出处:宋·楼钥《缴郑熙等免罪》:“而遽有免罪之旨,不可以家谕(喻)户晓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拍案惊奇 [ pāi àn jīng qí ]

    释义: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。

    出处:明末·凌蒙初有拟话本《初刻拍案惊奇》、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。

  • 16、

    千载难逢 [ qiān zǎi nán féng ]

    释义: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次。形容机会极其难得。

    出处:《南齐书·瘐杲之传》:“臣以凡庸,谬徼(侥)昌运,奖擢之厚,千载难逢。”唐·韩愈《潮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当此之际,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神气十足 [ shén qì shí zú ]

    释义: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盛气凌人 [ shèng qì líng rén ]

    释义:盛气:骄横的气焰;凌:欺凌。以骄横的气势压人。形容傲慢自大,气势逼人。

    出处:不得盛气凌人,自取耻辱。 宋·朱熹《朱子全书·学五·教人》

  • 19、

    无恶不作 [ wú è bù zuò ]

    释义: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。指干尽了坏事。

    出处:清·郑燮《范县署中寄舍弟墨书》五:“宋自绍兴以来,主和议,增岁币,送尊号,处卑朝,括民膏,戮大将,无恶不作,无陋不为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小心翼翼 [ xiǎo xīn yì yì ]

    释义:翼翼:严肃谨慎。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。现形容谨慎小心,一点不敢疏忽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“维此文王,小心翼翼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心惊胆战 [ xīn jīng dǎn zhàn ]

    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信以为真 [ xìn yǐ wéi zhēn ]

    释义:相信他是真的。指把假的当作真的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李汧公穷邸遇侠客》:“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,在人前夸炫家世,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,信以为真,把他十分敬重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虚张声势 [ xū zhāng shēng shì ]

    释义:张:铺张,夸大。假装出强大的气势。指假造声势,借以吓人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淄青、恒冀两道,与蔡州气类略同,今闻讨伐元济,人情必有救助之意,然皆暗弱,自保无暇,虚张声势,则必有之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嚣张一时 [ xiāo zhāng yī shí ]

    释义:指恶势力在短时间内喧闹一起。

    出处:

  • 25、

    鱼肉百姓 [ yú ròu bǎi xìng ]

    释义:鱼肉:指受宰割者。后比喻用暴力欺凌,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于是骄逸自恣,志意无厌,鱼肉百姓,以盈其欲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仗势欺人 [ zhàng shì qī rén ]

    释义:仗:凭借,依靠。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他学师友,君子务本;你倚父兄,仗势欺人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作威作福 [ zuò wēi zuò fú ]

    释义: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,行赏行罚。后泛指凭借职位,滥用权力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洪范》:“惟辟作福,惟辟作威,惟辟玉食。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半信半疑 [ bàn xìn bàn yí ]

    释义:有点相信,又有点怀疑。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。

    出处:三国魏·嵇康《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:“苟卜筮所以成相,虎可卜而地可择,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?”

  • 29、

    抱头鼠窜 [ bào tóu shǔ cuàn ]

    释义:抱着头,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。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始常山王、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,及争张黡、陈释之事,常山王奉头鼠窜,以归汉王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招摇撞骗 [ zhāo yáo zhuàng piàn ]

    释义:撞骗:寻机骗人。假借名义,进行蒙骗欺诈。

    出处:《清会典事例·七四八·刑部·吏律职制》:“学臣应用员役,傥有招摇撞骗及受贿传递等弊,提调官不行访拿究治者,亦交部议处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虎威狐假 [ hǔ wēi hú jiǎ ]

    释义:假:假借,凭借。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。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

    出处: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诗》:“或以集翼鷃披,虎威狐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