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摇摆的成语有哪些(25个)

  • 1、

    大摇大摆 [ dà yáo dà bǎi ]

    释义: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。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。

    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次日早晨,大摇大摆出堂,将回子发落了。”

  • 2、

    地动山摇 [ dì dòng shēn yáo ]

    释义: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,山河摇摆。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。

    出处:宋·欧阳修《欧阳文忠公集·奏议集·一二·论修河第一状》:“臣恐地动山摇,从此灾祸自此而始。”

  • 3、

    东倒西歪 [ dōng dǎo xī wāi ]

    释义:指行走不稳,身不由主。也形容物体倾斜不正。

    出处:元·曾瑞卿《留鞋记》第二折:“哎,却原来醉醺醺东倒西歪。”

  • 4、

    地动山摧 [ dì dòng shān cuī ]

    释义: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,山河摇摆。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。同“地动山摇”。

    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子胥祭了,发声大哭,感得日月无光,江河混沸。忽即云昏雾暗,地动山摧。兵行唅啼,人伦凄怆。”

  • 5、

    动荡不安 [ dòng dàng bù ān ]

    释义:荡:摇动。动荡摇摆,不安定。形容局势不稳定,不平静。

    出处:欧阳山《三家巷》第十八章:“他和陈文婷谈起,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,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,乐观的。”

  • 6、

    动荡不定 [ dòng dàng bù dìng ]

    释义:荡:摇动。动荡摇摆,不安定。形容局势不稳定,不平静。

    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7章:“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,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。”

  • 7、

    举止言谈 [ jǔ zhǐ yán tán ]

    释义: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。指人的外在风度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牧《罪言》:“山东之人,叛且三五世矣,今之后生所见,言语举止,无非叛也,以为事理正当如此,沈酣入骨髓,无以为非者。”

  • 8、

    扭扭捏捏 [ niǔ niǔ niē niē ]

    释义:行走时身体故意左右扭动摇摆。形容举止言谈不爽快,不大方或故做姿态和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四回:“那般娇娇啻啻,扭扭捏捏,就象那老怪的行动。”

  • 9、

    前仰后合 [ qián yǎng hòu hé ]

    释义:身体前后晃动。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元 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一折:“东倒西歪,后合前仰,离席上,这酒兴颠狂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前合后仰 [ qián hé hòu yǎng ]

    释义:前合:身体向前弯曲。后仰:身体往后仰。指身体前后晃动。形容身体站立不稳。亦作“前仰后合”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醉写赤壁赋》第一折:“可惜玉山颓,尽教恁金波漾,拼了个前合后仰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山摇地动 [ shān yáo dì dòng ]

    释义:山和地都在动摇。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。

    出处:《宋书 五行志五》:“大明六年七月甲申,地震,有声自河北来,鲁郡山摇地动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射石饮羽 [ shè shí yǐn yǔ ]

    释义:饮:隐没;羽:箭尾的羽毛。箭射到石头里,隐没了箭尾的羽毛。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。后也形容武艺高强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精通》:“养由基射兕中石,矢乃饮羽,诚乎兕也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身不由主 [ shēn bù yóu zhǔ ]

    释义:身体不由自己作主。

    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2回:“‘哎哟’了一声,就身不由主睡下了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声势浩大 [ shēng shì hào dà ]

    释义:声势:声威和气势;浩:广大。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六回:“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,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,不过声势浩大罢了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摇头摆尾 [ yáo tóu bǎi wěi ]

    释义: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。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、轻浮得意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,摇头摆尾向南方去,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?”

  • 16、

    踉踉跄跄 [ 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 ]

    释义:踉跄:走路不稳。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头重脚轻,对明月眼红面赤;前合后仰,趁清风东倒西歪。踉踉跄跄上山来,似当风之鹤;摆摆摇摇回寺去,如出水之龟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秀才造反 [ xiù cái zào fǎn ]

    释义: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,有所反抗、斗争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:“秀才造反,三年不成,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,可以不必理他,就是实有其事,且派个人去查一查,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,再作道理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摇摇摆摆 [ yáo yáo bǎi bǎi ]

    释义:①形容主意不定。②行走不稳的样子。③坦然自得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四折:“我做个州官不歹,断事处摇摇摆摆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碾玉观音》:“一个妇女摇摇摆摆从府堂里出来,自言自语,与崔宁打了个胸厮撞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两面讨好 [ liǎng miàn tǎo hǎo ]

    释义:在两派之间摇摆或保持中间立场以讨好双方的人

    出处: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17章:“你是秘书长,在会上我听见你尽在那儿打圆场,两面讨好,到底是个什么居心?”

  • 20、

    摇摆不定 [ yáo bǎi bù dìng ]

    释义:指心意犹豫不决,来回变化

    出处:周恩来《现时政治斗争中之我们》:“小资产阶级也常摇摆不定,只有无产阶级是最不妥协的革命阶级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摇摇晃晃 [ yáo yáo huǎng huǎng ]

    释义:左右摇摆,不稳定

    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45章:“他说完这些话,就站起来,打开家门,摇摇晃晃地向外面的黑暗中走去……”

  • 22、

    歪歪斜斜 [ wāi wāi xié xié ]

    释义:由震颤的状态所引起的不整齐,或属于颤抖的人或物的特征的状态

    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面前摊一本青格子,歪歪斜斜写着草体字的书,书旁边供着一个已出椟的木主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步态蹒跚 [ bù tài pán shān ]

    释义:走路摇摆、缓慢的姿态

    出处:

  • 24、

    左右摇摆 [ zuǒ yòu yáo bǎi ]

    释义:左右来回游移。比喻思想观点等游移不定

    出处:《毛泽东选集》第三卷《附录: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:“由于各种情况的变化而产生的左右摇摆、好走极端、华而不实、投机取巧……”

形容摇摆的词语有哪些(1个)

  • 随风倒柳随着风向摇摆的柳枝。形容没有主见。也指观察事势,相机应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