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收到惊吓突然僵住的成语(24个)

  • 1、

    出乎意外 [ chū hū yì wài ]

    释义:用于意想、预料之外。

    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自己倒出乎意外,一时抓不着话岔儿。”

  • 2、

    大惊失色 [ dà jīng shī sè ]

    释义:非常害怕,脸色都变了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群臣皆惊愕失色,莫敢发言。”

  • 3、

    呆若木鸡 [ dāi ruò mù jī ]

    释义:呆:傻,发愣的样子。呆得象木头鸡一样。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几矣。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,其德全矣;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

  • 4、

    担惊受怕 [ dān jīng shòu pà ]

    释义: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为兵戈担惊受恐。”

  • 5、

    胆战心惊 [ dǎn zhàn xīn jīng ]

    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
  • 6、

    耽惊受怕 [ dān jīng shòu pà ]

    释义:担受惊吓。

    出处:元·刘致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》:“受官差在旅途,耽惊受怕过朝暮,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。”

  • 7、

    担惊受恐 [ dān jīng shòu kǒng ]

    释义:担心害怕。指常处在惊吓、恐惧之中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为兵戈担惊受恐。”

  • 8、

    躭惊受怕 [ dān jīng shòu pà ]

    释义:犹言担受惊吓。

    出处:元·刘致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》套曲:“受官差在旅途,躭惊受怕过朝暮,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。”

  • 9、

    蜂虿作于怀袖 [ fēng chài zuò yú huái xiù ]

    释义: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蜂虿作于怀袖,勇夫为之惊骇,出于意外故也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噤若寒蝉 [ jìn ruò hán chán ]

    释义:噤:闭口不作声。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。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杜密传》:“刘胜位为大夫,见礼上宾,而知善不荐,闻恶无言,隐情惜己,自同寒蝉,此罪人也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惊魂未定 [ jīng hún wèi dìng ]

    释义: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谢量移汝州表》:“只影自怜,命寄江湖之上;惊魂未定,梦游缧绁之中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惊愕失色 [ jīng è shī sè ]

    释义:失色: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。惊恐得改变了神色。形容十分吃惊。

    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·上卷》:“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,将士皆惊愕失色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惊弓之鸟 [ jīng gōng zhī niǎo ]

    释义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。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;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惊恐万状 [ jīng kǒng wàn zhuàng ]

    释义:形容害怕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宋·陈亮《谢杨解元启》:“忧患百罹而未艾,惊惶万壮而莫支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毛骨悚然 [ máo gǔ sǒng rán ]

    释义:悚然:害怕的样子。汗毛竖起,脊梁骨发冷。形容十分恐惧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七回:“秦王闻之,不觉毛骨悚然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目瞪口呆 [ mù dèng kǒu dāi ]

    释义: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吓得项王目瞪口呆,动弹不得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面如死灰 [ miàn rú sǐ huī ]

    释义:死灰:冷却的灰烬。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。

    出处: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昼吟宵哭,面若死灰,颜色霉墨,涕液交集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担惊忍怕 [ dān jīng rěn pà ]

    释义:担心害怕。指常处在惊吓、恐惧之中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一折:“做买卖的担惊忍怕,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惊慌失措 [ jīng huāng shī cuò ]

    释义:由于惊慌,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。

    出处:《北齐书·元晖业传》:“(元)孝友临刑,惊慌失措,晖业神色自若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大吃一惊 [ dà chī yī jīng ]

    释义: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8卷:“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,回身便走,来到后边,望后倒了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一动不动 [ yī dòng bù dòng ]

    释义:指静止不动或懒得活动

    出处:王朔《浮出海面》:“我继续一动不动地凝视他们,这对可怜的情人实在无法保持冷静,松开嘴,忿忿地起身走了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大言相骇 [ dà yán xiāng hài ]

    释义:大言:夸大的言辞;骇:惊扰。说大话吓唬人

    出处:明·孙仁孺《东郭记·吾将瞷良人之所也》:“他觑见俺似婴孩,大言相骇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乘虚可惊 [ chéng xū kě jīng ]

    释义:乘:趁;虚:空虚;惊:惊吓。趁敌人空虚可以恐吓他

    出处:《投笔肤谈·达权》:“乘分可图,乘虚可惊,乘敌可取。”

形容收到惊吓突然僵住的词语(1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