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感受有经历的成语(112个)

  • 1、

    百战不殆 [ bǎi zhàn bù dài ]

    释义:经历许多次战役,都没有遭到危险。形容善于用兵。

    出处:《孙子·谋攻》:“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。”

  • 2、

    备尝艰苦 [ bèi cháng jiān kǔ ]

    释义:备:全、尽;尝:经历。受尽了艰难困苦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险阻艰难,备尝之矣。”唐·韩愈《顺宗实录》卷一:上常亲执弓矢,率军后先导卫,备尝辛苦。”

  • 3、

    备尝辛苦 [ bèi cháng xīn kǔ ]

    释义:备:尽、全。尝:经历。受尽了艰难困苦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险阻艰难,备尝之矣。”唐·韩愈《顺宗实录》卷一:上常亲执弓矢,率军后先导卫,备尝辛苦。”

  • 4、

    不堪入耳 [ bù kān rù ěr ]

    释义:堪:可,能;入耳:听。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(多指脏话)。

    出处:明·李开先《市井艳词序》:“二词哗于市井,虽儿女子初学言者,亦知歌之,但淫艳亵狎,不堪入耳。”

  • 5、

    处之泰然 [ chǔ zhī tài rán ]

    释义:处:处理,对待;泰然:安然,不以为意的样子。若无其事的样子。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。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。

    出处:晋·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爰初发迹,遘此颠沛,神情玄定,处之弥泰。”

  • 6、

    触目惊心 [ chù mù jīng xīn ]

    释义:看见某种严重情况,心里感到震惊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昌黎集·贞曜先生墓志铭》:“及其为诗,刿目怵心。”

  • 7、

    从容自如 [ cóng róng zì rú ]

    释义:不慌不忙,得心应手。

    出处:吴伯箫《记一辆纺车》:“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,抽线,上线,一切做得从容自如。”

  • 8、

    得心应手 [ dé xīn yìng shǒu ]

    释义:得:得到,想到;应:反应,配合。心里怎么想,手就能怎么做。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。”

  • 9、

    地老天荒 [ dì lǎo tiān huāng ]

    释义:指经历的时间极久。

    出处:唐·李贺《致酒行》:“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,天荒地老无人识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动魄惊心 [ dòng pò jīng xīn ]

    释义: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。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!”

  • 11、

    风雨同舟 [ fēng yǔ tóng zhōu ]

    释义: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,一起与风雨搏斗。比喻共同经历患难。

    出处:《孙子·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共济,遇风,其相救也如左右手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浮光掠影 [ fú guāng lüè yǐng ]

    释义: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,一晃就消逝。比喻观察不细致,学习不深入,印象不深刻。

    出处:唐·禇亮《临高台》诗:“浮光随日度,漾影逐波深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浮光略影 [ fú guāng lüè yǐng ]

    释义:比喻观察不细致,学习不深入,印象不深刻。同“浮光掠影”。

    出处:清·冯班《钝吟杂录·严氏纠谬》:“沧浪论诗,止是浮光略影,如有所见,其实脚跟未曾点地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感同身受 [ gǎn tóng shēn shòu ]

    释义:感:感激;身:亲身。心里很感激,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。

    出处:《艺风堂友朋书札》:“小方壶主人承招致,俾不至有臣朔之饥,感同身受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汗流浃背 [ hàn liú jiā bèi ]

    释义:浃:湿透。汗流得满背都是。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。现也形容出汗很多,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伏皇后纪》:“操出,顾左右,汗流浃背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欢欣鼓舞 [ huān xīn gǔ wǔ ]

    释义:欢欣:欣喜;鼓舞:振奋。形容高兴而振奋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上知府王龙图书》:“自公始至,释其重荷……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患难之交 [ huàn nàn zhī jiāo ]

    释义:交:交情,朋友。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。

    出处:明·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十回:“浦肫夫患难之交,今日年兄为我们看他,异日我们也代年兄看他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回肠荡气 [ huí cháng dàng qì ]

    释义:回:回转;荡:动摇。使肝肠回旋,使心气激荡。形容文章、乐曲十分婉转动人。

    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”三国·魏·曹丕《大墙上蒿行》:“女娥长歌,声协宫商,感心动耳,荡气回肠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回味无穷 [ huí wèi wú qióng ]

    释义:回味: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。比喻回想某一事物,越想越觉得有意思。

    出处:宋·王禹偁《橄榄》诗:“良久有回味,始觉甘如饴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航海梯山 [ háng hǎi tī shān ]

    释义:渡过大海,攀越高山。指经历艰远的路程。

    出处:南朝·梁·简文帝《大法颂》序:“航海梯山,奉白环之使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艰难困苦 [ jiān nán kùn kǔ ]

    释义:形容处境艰苦,困难重重。

    出处:清 李渔《巧团圆 书帕》:“怎奈爹爹过于详慎,定要把艰难困苦之事试过几桩,才与他完姻缔好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见怪不怪 [ jiàn guài bù guài ]

    释义: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。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,要沉着镇静。

    出处:宋·洪迈《夷坚三志己》卷二:“畜生之言何足为信?我已数月来知之矣。见怪不怪,其怪自坏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劫后余生 [ jié hòu yú shēng ]

    释义: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。

    出处:清·丘逢甲《岭云海日楼诗钞·寄怀许仙屏中丞四首》:“归飞越鸟恋南枝,劫后余生叹数奇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惊心动魄 [ jīng xīng dòng pò ]

    释义: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南朝梁·钟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,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九死一生 [ jiǔ sǐ yī shēng ]

    释义: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。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,情况十分危急。

    出处: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刘良注:“虽九死无一生,未足悔恨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久久不忘 [ jiǔ jiǔ bù wàng ]

    释义:久久:好久,很久。形容印象深刻。

    出处:陶铸《松树的风格》:“虽是坐在车子上,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,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,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,久久不忘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刻肌刻骨 [ kè jī kè gǔ ]

    释义:形容感受极深刻。

    出处:三国魏·曹植《上责躬应绍诗表》:“刻肌画骨,迫思罪戾,昼分而食,夜分而寝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刻骨铭心 [ kè gǔ míng xīn ]

    释义:铭刻在心灵深处。形容记忆深刻,永远不忘。

    出处:唐·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累月经年 [ lěi yuè jīng nián ]

    释义:累:累积。月复一月,年复一年。形容经历的时间很长。

    出处:《敦湟变文集·大目乾运冥间救母变文》:“头似大山,三江难满。无闻浆水之名,累月经年,受饥赢之苦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冷暖自知 [ lěng nuǎn zì zhī ]

    释义:水的冷暖,饮者自知。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。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,只有自己知道。

    出处:唐·善无畏《大日经疏》卷十二:“如饮水者,冷热自知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沦肌浃髓 [ lún jī jiām suǐ ]

    释义:沦:深入;浃:通彻。透入肌肉和骨髓。比喻感受深刻。

    出处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不浸于肌肤,不浃于骨髓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沦浃肌髓 [ lún jiā jī suǐ ]

    释义:透入肌肉和骨髓。比喻感受深刻。同“沦肌浃髓”。

    出处: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一卷:“三百余年豢养深恩,沦浃肌髓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耐人寻味 [ nài rén xún wèi ]

    释义:耐:禁得起;寻味:探索体味。意味深长,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。

    出处:清·无名氏《杜诗言志》卷三:“其所作如《少府画障歌》、《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》诸诗,句句字字追琢入妙,耐人寻味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南征北战 [ nán zhēng běi zhàn ]

    释义:形容转战南北,经历了许多战斗。

    出处:唐·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历于宣王,挟中兴复古之德,雄南征北伐之威,卒不能定鲁侯之嗣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年复一年 [ nián fù yī nián ]

    释义:一年又一年。比喻日子久,时间长。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回:“每逢闲暇,无非敲枰相聚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也不知人间岁月几何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披星戴月 [ pī xīng dài yuè ]

    释义:身披星星,头戴月亮。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,十分辛苦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冤家债主》第一的:“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,早起晚眠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奇珍异宝 [ qí zhēn yì bǎo ]

    释义:珍异难得的宝物。

    出处: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·东坡四》:“嗟呼,世不乏奇珍异宝,乏识者耳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千锤百炼 [ qiān chuí bǎi liàn ]

    释义: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。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。

    出处:晋·刘琨《重赠卢谌》诗:“何意百炼刚,化为绕指柔。”宋·尤袤《全唐诗话》卷三:“百锻为字,千炼成句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切中要害 [ qiē zhōng yào hài ]

    释义: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。

    出处:林语堂《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》:“亦可于偶语中道得款曲,切中要害。”

  • 40、

    人声鼎沸 [ rén shēng dǐng fèi ]

    释义:鼎:古代煮食器;沸:沸腾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,就象煮开了锅一样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:“一日午后,刘方在店中收拾,只听得人声鼎沸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任重道远 [ rèn zhòng dào yuǎn ]

    释义:任:负担;道:路途。担子很重,路很远。比喻责任重大,要经历长期的奋斗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

  • 42、

    若无其事 [ ruò wú qí shì ]

    释义:象没有那回事一样。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。

    出处:《晚清文学丛钞》:“雪岩若无其事,说不妨事,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,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赏心悦目 [ shǎng xīn yuè mù ]

    释义:悦目:看了舒服。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。

    出处:《宋史 范镇传》:“凡可以荡心悦目,不宜有加于旧。”

  • 44、

    少不更事 [ shào bù gēng shì ]

    释义:少:年轻;更:经历。年纪轻,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。指经验不多。

    出处:《隋书·李雄传》:“吾儿既少,更事未多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少不经事 [ shào bù jīng shì ]

    释义:少:年轻;更:经历。年纪轻,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。指经验不多。

    出处:《隋书·李雄传》:“吾儿既少,更事未多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身经百战 [ shēn jīng bǎi zhàn ]

    释义: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。比喻况历多,经验丰富。

    出处:《资志通鉴·后唐纪·庄宗同光三年》:“且群臣或从陛下岁久,身经百战,所得不过一州。”

  • 47、

    索然无味 [ suǒ rán wú wèi ]

    释义:索然:没有意味、没有兴趣的样子。形容事物枯燥无味(多指文章)。

    出处:明 杨慎《丹铅杂录 论衡》:“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……说尽,则索然无味。”

  • 48、

    石泐海枯 [ shí lè hǎi kū ]

    释义:直到石头碎裂,海水干涸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。

    出处:清·倪会鼎《与人书》:“倘邀数行,与贵通家商此数种,传之通邑大都,此为寿我先人,虽石泐海枯,义存无斁。”

  • 49、

    生死关头 [ shēng sǐ guān tóu ]

    释义:指极其紧要的契机或时刻。

    出处:明·高攀龙《讲义·仁远乎哉章》:“此一转念,是生死关头,千圣都从此做成。”

  • 50、

    天荒地老 [ tiān huāng dì lǎo ]

    释义:指经历的时间极久。

    出处:唐·李贺《致酒行》:“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,天荒地老无人识。”

  • 51、

    万籁俱寂 [ wàn lài jù jì ]

    释义:籁: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;万籁: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;寂:静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,一点儿声响都没有。

    出处:唐·常建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诗:“万赖此俱寂,唯闻钟磬音。”

  • 52、

    万籁无声 [ wàn lài wú shēng ]

    释义: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,一点儿声响都没有。

    出处:唐·常建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诗:“万赖此俱寂,唯闻钟磬音。”

  • 53、

    味如嚼蜡 [ wèi rú jiáo là ]

    释义:象吃蜡一样,没有一点儿味。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。见“味同嚼蜡”。

    出处:《楞严经》第八卷:“我无欲心,应汝行事,于横陈时,味如嚼蜡。”

  • 54、

    现身说法 [ xiàn shēn shuō fǎ ]

    释义:佛教用语。指佛力广大,能现出种种人相,向人说法。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。

    出处:《愣严经》卷六:“我与彼前,皆现其身,而为说法,令其成就。”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一:“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。”

  • 55、

    心烦意乱 [ xīn fán yì luàn ]

    释义:意:心思。心思烦乱,不知怎样才好。

    出处:《楚辞·卜居》:“心烦意乱,不知所从。”

  • 56、

    心旷神怡 [ xīn kuàng shén yí ]

    释义:旷:开阔;怡:愉快。心境开阔,精神愉快。

    出处: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皆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也。”

  • 57、

    心惊肉跳 [ xīn jīng ròu tiào ]

    释义:形容担心灾祸临头,恐慌不安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三折:“不知怎么,这一会儿心惊肉战,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。”

  • 58、

    心如火焚 [ xīn rú huǒ fén ]

    释义:心中好像火烧一样。形容焦急万分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我托他打听几时有船,他查了一查,说道:‘要等三四天呢。’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,然而也是没法的事,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。”

  • 59、

    鸦雀无声 [ yā què wú shēng ]

    释义: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。形容非常静。

    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四:“公曰:‘鸦去无声,又何言闻?’”宋·苏轼《绝句三首》:“天风吹雨入阑干,乌鹊无声夜向阑。”

  • 60、

    一语破的 [ yī yǔ pò dì ]

    释义:的:箭靶的中心。一句话就说中要害。

    出处:唐 李欣《放歌行答从弟墨卿》:“吾家令弟才不羁,五言破的人共推。”

形容感受有经历的词语(2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