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形容一类人的三字成语(13个)

  • 1、

    道听途说 [ dào tīng tú shuō ]

    释义:道、途:路。路上听来的、路上传播的话。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道听而途说,德之弃也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小说家者流,盖出于稗官,街谈巷语,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。”

  • 2、

    金无足赤 [ jīn wú zú chì ]

    释义:足赤:成色十足的金子。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。

    出处:宋·戴复古《寄兴》:“黄金无足色,白璧有微瑕。求人不求备,妾愿老君家。”

  • 3、

    人以群分 [ rén yǐ qún fēn ]

    释义:人按照其品行、爱好而形成团体,因而能互相区别。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,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。

    出处:《易·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”

  • 4、

    物以类聚 [ wù yǐ lèi jù ]

    释义: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。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,勾结在一起。

    出处:《易·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。”

  • 5、

    臭味相投 [ xiù wèi xiāng tóu ]

    释义:臭味:气味;相投:互相投合。彼此的思想作风、兴趣等相同,很合得来(常指坏的)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襄公八年》:“今譬于草木,寡君在君,君之臭味也。汉·蔡邕《玄文先生李休碑》:“凡其亲昭朋徒、臭味相与,大会而葬之。”

  • 6、

    恣意妄为 [ zì yì wàng wéi ]

    释义:恣意:任意,随意;妄为:胡作非为。随心所欲,胡作非为。

    出处:《清史稿·列传二·诸王一》:“乾隆十三年,诏责神保住瓷意妄为,致两目成眚,又虐待兄女,夺爵。”

  • 7、

    百尺竿头 [ bǎi chǐ gān tóu ]

    释义: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。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,或学问、事业有很高的成就。

    出处:唐·吴融《商人》诗:“百尺竿头五两斜,此生何处不为家。”

  • 8、

    格格不入 [ gé gé bù rù ]

    释义:格格:阻碍,隔阂。形容彼此不协调,不相容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发然后禁,则扞格而不胜。”

  • 9、

    同流合污 [ tóng liú hé wū ]

    释义:流:流俗;污:肮脏。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水火不容 [ shuǐ huǒ bù róng ]

    释义: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,根本不能相容。有时比喻人与人之间有仇恨,不能在一起。二者对立,绝不相容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郊祀志下》:“《易》有八卦,乾坤六子,水火不相逮,雷风不相悖,山泽通气,然后能变化,既成万物也。”

用形容一类人的三字词语(2个)

  • 活捉生擒擒:捕捉。活着被抓住。
  • 人无完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。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