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一个人形体的成语(16个)

  • 1、

    捶胸顿足 [ chuí xiōng dùn zú ]

    释义:捶:敲打;顿:跺。敲胸口,跺双脚。形容非常懊丧,或非常悲痛。

    出处:元·萧德祥《杀狗劝夫》第二折:“我衷肠,除告天,奈天高,又不知,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。”

  • 2、

    大腹便便 [ dà fù pián pián ]

    释义:便便:肥胖的样子。形容肥胖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边韶传》:“边孝先,腹便便。”

  • 3、

    虎背熊腰 [ hǔ bèi xióng yāo ]

    释义: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飞刀对箭》:“这厮倒是一条好汉,狗背驴腰的,哦,是虎背熊腰。”

  • 4、

    蹑手蹑脚 [ niè shǒu niè jiǎo ]

    释义: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。也形容偷偷摸摸、鬼鬼祟祟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四回:“于是大家蹑手蹑脚,潜踪进镜壁去一看。”

  • 5、

    蓬头垢面 [ péng tóu gòu miàn ]

    释义:头发蓬乱,脸上很脏。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。也泛指没有修饰。

    出处:《魏书·封轨传》:“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何必蓬头垢面,然后为贤?”

  • 6、

    手舞足蹈 [ shǒu wǔ zú dǎo ]

    释义:蹈:顿足踏地。两手舞动,两只脚也跳了起来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。也手乱舞、脚乱跳的狂态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·序》:“永(咏)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也。”

  • 7、

    握手言欢 [ wò shǒu yán huān ]

    释义:握手谈笑。多形容发生不和,以后又和好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李通传》:“及相见,共语移日,握手极欢。”

  • 8、

    五体投地 [ wǔ tǐ tóu dì ]

    释义:两手、两膝和头一起着地。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。比喻佩服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唐·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三国》:“致敬之式,其仪九等:一、发言慰问,二、俯首示敬,三、举手高揖,四、合掌平拱,五、屈膝,六、长跪,七、手膝踞地,八、五轮俱屈,九、五体投地。”

  • 9、

    形销骨立 [ xíng xiāo gǔ lì ]

    释义:销:消瘦。形容身体非常消瘦。

    出处:《南史·梁本纪》:“帝形容本壮,及至都,销毁骨立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兴高采烈 [ xìng gāo cǎi liè ]

    释义:兴:原指志趣,后指兴致;采:原指神采,后指精神;烈:旺盛。原指文章志趣高尚,言词犀利。后多形容兴致高,精神饱满。

    出处: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体性》:“步夜俊侠,故兴高而采烈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摇头摆尾 [ yáo tóu bǎi wěi ]

    释义: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。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、轻浮得意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,摇头摆尾向南方去,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?”

  • 12、

    目瞪口呆 [ mù dèng kǒu dāi ]

    释义: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吓得项王目瞪口呆,动弹不得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孤掌难鸣 [ gū zhǎng nán míng ]

    释义:一个巴掌拍不响。比喻力量孤单,难以成事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功名》:“人主之患在莫之应,故曰:一手独拍,虽疾无声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九牛一毛 [ jiǔ niú yī máo ]

    释义: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。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,微不足道。

    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假令仆伏法受诛,若九牛亡一毛,与蝼蚁何以异?”

  • 15、

    抓耳挠腮 [ zhuā ěr náo sāi ]

    释义:挠:搔。抓抓耳朵,搔搔肋帮子。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大郎听罢,气得抓耳挠腮,没有是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