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因讨厌而躲避的成语(9个)

  • 1、

    胆颤心惊 [ dǎn chàn xīn jīng ]

    释义:颤:发抖。形容非常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士女随迁》:“生长升平,谁曾惯遭离乱,苦怎言。胆颤心惊,如何可免。”

  • 2、

    东躲西藏 [ dōng duǒ xī cáng ]

    释义: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。

    出处:明·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,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,枪刀剑戟都潎样。”

  • 3、

    东藏西躲 [ dōng cáng xī duǒ ]

    释义: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。

    出处:明·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,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,枪刀剑戟都潎样。”

  • 4、

    锋芒毕露 [ fēng máng bì lù ]

    释义:毕露:完全显露。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。多指人好表现自己。

    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袁绍传》:“瓒示枭夷,故使锋芒挫缩,厥图不果。”

  • 5、

    退避三舍 [ tuì bì sān shě ]

    释义:舍: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。主动退让九十里。比喻退让和回避,避免冲突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晋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”

  • 6、

    委曲求全 [ wěi qǔ qiú quán ]

    释义:委曲:曲意迁就。勉强迁就,以求保全。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严彭祖传》:“何可委曲从俗,苟求富贵乎!”

  • 7、

    畏首畏尾 [ wèi shǒ wèi wěi ]

    释义:畏:怕,惧。前也怕,后也怕。比喻做事胆子小,顾虑多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文公十七年》:“畏首畏尾,身其余几?”

  • 8、

    心惊胆战 [ xīn jīng dǎn zhàn ]

    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
  • 9、

    针锋相对 [ zhēn fēng xiāng duì ]

    释义:针锋:针尖。针尖对针尖。比喻双方在策略、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。

    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:“夫一切回答,如针锋相投,无纤毫参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