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写字画画儿快的成语(86个)

  • 1、

    安步当车 [ ān bù dàng chē ]

    释义:安:安详,不慌忙;安步:缓缓步行。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晚食以当肉,安步以当车,无罪以当贵,清静贞正以自虞。”

  • 2、

    白驹过隙 [ bái jū guò xì ]

    释义:白驹:白色骏马,比喻太阳;隙:缝隙。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。形容时间过得极快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知北游》“人生天地之间,若白驹之过卻,忽然而已。”

  • 3、

    百代过客 [ bǎi dài guò kè ]

    释义:指时间永远流逝。

    出处:唐·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:“夫天地者,万物直逆旅也;光阴者,百代直过客也。”

  • 4、

    阪上走丸 [ bǎn shàng zǒu wán ]

    释义:阪:斜坡;丸:弹丸。象在斜坡上滚弹丸。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边城皆将相告曰:‘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’,必相率而降,犹如阪上走丸也。”

  • 5、

    倍道而进 [ bèi dào ér jìn ]

    释义:倍:加倍;道:行程。形容加快速度前进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一回:“曹兵闻失兖州,必然倍道而进,待其过半,一击可擒也。”

  • 6、

    不胫而走 [ bù jìng ér zǒu ]

    释义:胫:小腿;走:跑。没有腿却能跑。比喻事物无需推行,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。

    出处:汉·孔融《论盛孝章书》:“珠玉无胫而自至者,以人好之也,况贤者之有足乎?”

  • 7、

    不假思索 [ bù jiǎ sī suǒ ]

    释义:假:假借,依靠。形容做事答话敏捷、熟练,用不着考虑。

    出处:宋·黄榦《黄勉斋文集》卷四:“戒惧谨独,不待勉强,不假思索,只是一念之间,此意便在。”

  • 8、

    超轶绝尘 [ chāo yì jué chén ]

    释义:轶:车辙;超轶:指后车超过前车;绝尘:脚不沾尘土。形容奔跑得极快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天下马有成材,若恤若失,若丧其一,若是超轶绝尘,不知其所。”

  • 9、

    大步流星 [ dǎ bù liú xīng ]

    释义:形容步子跨得大,走得快。

    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六:“他在爬犁的近边,大步流星地走着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电光石火 [ diàn guāng shí huǒ ]

    释义:闪电的光,燧石的火。原为佛家语,比喻事物瞬息即逝。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此事如击石火,似闪电光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斗转星移 [ dǒu zhuǎn xīng yí ]

    释义:星斗变动位置。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。

    出处:元·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三折:“直睡的陵迁谷变,石烂松枯,斗转星移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对答如流 [ duì dá rú liú ]

    释义:对答:回答。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。形容口才好,反应快。

    出处:《北史·李孝伯传》:“风容闲雅,应答如流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飞檐走壁 [ fēi yán zǒu bì ]

    释义: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,能够跳上房檐,越过墙壁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六回:“且说时迁是个飞檐走壁的人,不从正路入城,夜间越墙而过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飞针走线 [ fēi zhēn zǒu xiàn ]

    释义:走:跑。形容缝纫技术非常熟练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一回:“这人姓侯,名健,祖居洪都人氏。做得第一手裁缝,端的是飞针走线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风驰电掣 [ fēng chí diàn chè ]

    释义:驰:奔跑;掣:闪过。形容非常迅速,象风吹电闪一样。

    出处:《六韬·龙韬·王翼》:“奋威四人,主择材力,论兵革,风驰电掣,不知所由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俯仰之间 [ fǔ yǎng zhī jiān ]

    释义:一低头,一抬头的工夫。形容时间极短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以大为小,以强为弱,在俯仰之间耳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光阴似箭 [ guāng yīn sì jiàn ]

    释义:光阴:时间。时间如箭,迅速流逝。形容时间过得极快。

    出处:唐·韦庄《关河道中》诗:“但见时光流似箭,岂知天道曲如弓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过目成诵 [ guò mù chéng sòng ]

    释义:成诵:能背诵。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。形容记忆力强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苻融载记》:“耳闻则诵,过目不忘。”《宋史·刘恕传》:“恕少颖司,书过目即成诵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寒来暑往 [ hán lái shǔ wǎng ]

    释义:盛夏已过,寒冬将至。泛指时光流逝。

    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寒往则暑来,暑往则寒来,寒暑相推,而岁成焉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横冲直撞 [ héng chōng zhí zhuàng ]

    释义:乱冲乱撞,蛮横无理。

    出处:明·李贽《续焚书·与友人论文》:“凡作文皆从外边攻进里去,我谓文章就时而攻打出来,就他城池,食他粮草,统率他兵马,直冲横撞,搅得他粉碎,故不费一毫气力而自然有余也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急起直追 [ jí qǐ zhí zhuī ]

    释义:立即行动起来,努力追赶上去。

    出处:宋·孙觌《鸿庆居士文集》:“故今日之乱,且置无丰,元祐勿论,宜度时之所宜为者,急起而趋之,如拯焚救罔,不然,袭常祖故,以乱救乱,天下纷纷,何时而定也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健步如飞 [ jiàn bù rú fēi ]

    释义:健步:脚步快而有力。步伐矫健,跑得飞快。

    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凤阳士人》:“丽人牵坐路侧,自乃捉足,脱履相假,女喜着之,幸不凿枘,复起从行,健步如飞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狼奔豕突 [ láng bēn shǐ tū ]

    释义:豕:猪;突:猛冲。象狼那样奔跑,象猪那样冲撞。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,到处搔扰。

    出处:明·归庄《万古愁》:“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,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狼吞虎咽 [ láng tūn hǔ yàn ]

    释义: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·刘东山夸技顺城门》:“十人自来吃酒……须臾之间,狼飧虎咽,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雷厉风行 [ léi lì fēng xíng ]

    释义:象雷那样猛烈,象风那样快。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。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,行动迅速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潮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陛下即位以来,躬亲听断,旋乾转坤;关机阖开,雷厉风行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立谈之间 [ lì tán zhī jiān ]

    释义:站着说话的一会儿时间。形容时间极短。

    出处:汉·扬雄《解嘲》:“或七十说而不遇,或立谈而封侯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灵机一动 [ líng jī yī dòng ]

    释义: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(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)。

    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卷:“俄延了半响,忽然灵机一动,心中悟将过来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翘足而待 [ qiáo zú ér dài ]

    释义:踮起脚等待。比喻很快就能实现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大臣内叛,诸侯外反,亡,可翘足而待也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日居月诸 [ rì jī yuè zh ]

    释义:居:音“积”,语助词,同“乎”;诸:语助词。指光阴的流逝。

    出处: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:“日居月诸,胡迭而微。”晋·陶潜《命子》诗:“日居月诸,渐免子孩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日月如梭 [ rì yuè rú suō ]

    释义:梭: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。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。形容时间过得很快。

    出处:宋·高登《东溪集·朱黄双砚》:“日月如梭,文籍如海,探讨不及,朱黄敢怠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日行千里 [ rì xíng qiān lǐ ]

    释义:一天能走一千里。形容速度惊人。

    出处:《魏书·吐谷浑传》:“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,放入海,因生骢驹,能日行千里,世传青海骢者是也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桑榆暮景 [ sāng yú mù jǐng ]

    释义: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。指傍晚。比喻晚年的时光。

    出处:三国魏·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诗:“年在桑榆间,影响不能追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稍纵即逝 [ shāo zòng jí shì ]

    释义:纵:放;逝:消失。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。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》:“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则逝矣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十行俱下 [ shí háng jù xià ]

    释义: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。形容读书极快。

    出处:《南史·梁本纪下》:“读书十行俱下,辞藻艳发,博综群言,善谈玄理。”《梁书·简文曾纪》:“读书十行俱下,九流百氏,经目必记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瞬息万变 [ shùn xī wàn biàn ]

    释义:瞬:一眨眼;息:呼吸。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。形容变化很多很快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痛史》第十六回:“军情瞬息万变,莫说我们到南边还要好几天,就是此时,文丞相也不知在那里不在了?”

  • 36、

    似水流年 [ sì shuǐ liú nián ]

    释义:流年:光阴。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。

    出处: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十出:“则为你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天翻地覆 [ tiān fān dì fù ]

    释义:覆:翻过来。形容变化巨大。也形容闹得很凶。

    出处:唐·刘商《胡笳十八拍》六:“天翻地覆谁得知?如今正南看北斗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偷安旦夕 [ tōu ān dàn xī ]

    释义:偷安:苟且求安;旦夕:早晚,形容时间短。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。

    出处:三国魏·钟会《移蜀将吏士檄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发,玉石俱碎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脱口而出 [ tuō kǒu ér chū ]

    释义:不经考虑,随口说出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八回:“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,大约一部之中,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,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?”

  • 40、

    蹄间三寻 [ tí jìan sān xún ]

    释义:指马奔走时,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。形容马奔跑得快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秦马之良,戎兵之众,探前趹后,蹄间三寻者,不可称数也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惟日不足 [ wéi rì bù zú ]

    释义:惟:只;足:够。只觉时日不够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泰誓中》:“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,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文不加点 [ wén bù jiā diǎn ]

    释义:点:涂上一点,表示删去。文章一气呵成,无须修改。形容文思敏捷,写作技巧纯熟。

    出处:汉·祢衡《鹦鹉赋序》:“衡因为赋,笔不停辍,文不加点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五日京兆 [ wǔ rì jīng zhào ]

    释义:京兆:即京兆尹,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。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张敞传》:“吾为是公尽力多矣,今五日京兆耳,安能复案事?”

  • 44、

    物换星移 [ wù huàn xīng yí ]

    释义:物换:景物变幻;星移:星辰移位。景物改变了,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。比喻时间的变化。

    出处: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下车伊始 [ xià chē yī shǐ ]

    释义:伊:文言助词;始:开始。旧指新官刚到任。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武王克殷,反商,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新来乍到 [ xīn lái zhà dào ]

    释义:乍:刚才,起初。形容为时不久或刚刚来到一个新地方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八十一回:“况且你二姐姐是新媳妇,孙姑爷也还是年轻的人,各人有各人的脾气,新来乍到,自然要有些别扭的。”

  • 47、

    星驰电走 [ xīng chí diàn zǒu ]

    释义:驰:奔驰;走:跑。象星疾驰,如电急闪。形容极其迅速。

    出处: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楔子:“腿上无毛嘴有髭,星驰电走不违时,沿河两岸长巡哨,以此加为排岸司。”

  • 48、

    行云流水 [ xíng yún liú shuǐ ]

    释义: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,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答谢民师书》:“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,观之熟矣;大略如行云流水,初无定质,但常行于所当行,止于不可不止。”

  • 49、

    栩栩如生 [ xǔ xǔ rú shēng ]

    释义:栩栩:活泼生动的样子。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,如同活的一样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昔者庄周梦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,自喻适志与!不知周也。俄然觉,则茫茫然周也。”

  • 50、

    一蹴而就 [ yī cù ér jiù ]

    释义:蹴:踏;就:成功。踏一步就成功。比喻事情轻而易举,一下子就成功。

    出处:宋·苏洵《上田枢密书》:“天下之学者,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。”

  • 51、

    一挥而就 [ yī huī ér jiù ]

    释义:挥:挥笔;就:成功。一动笔就写成了。形容写字、写文章、画画快。

    出处:宋·孙觌《鸿庆居士文集·翰林莫公内外制序》第三十卷:“一昔召公独草六制,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,公解衣据案,一挥而就。”

  • 52、

    一目十行 [ yī mù shí háng ]

    释义: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。形容看书非常快。

    出处:《梁书·简文帝纪》:“读书十行俱下。”宋·刘克庄《杂记六言五首》诗:“五更三点待漏,一目十行读书。”

  • 53、

    一年半载 [ yī nián bàn zǎi ]

    释义:一年半年。泛指一段时间。

    出处:元·杨梓《敬德不服老》:“将军你且耐心到那里,不过一年半载,俺众将每必然保奏将军回来。”

  • 54、

    一气呵成 [ yī qì hē chéng ]

    释义:一口气做成。形容文章结构紧凑,文气连贯。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,迅速不间断地完成。

    出处:明·胡应麟《诗薮·近体中》:“若‘风急天高’,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,一句之中字字皆律,而实一意贯串,一气呵成。”

  • 55、

    一日千里 [ yī rì qiān lǐ ]

    释义:原形容马跑得很快。后比喻进展极快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秋水》:“骐、骥、骅、骝,一日而驰千里。”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臣闻骐骥盛壮之时,—日而驰千里;至其衰老;驾马先之。”

  • 56、

    一日三秋 [ yī rì sān qiū ]

    释义:三秋:三个季度。意思是一天不见面,就象过了三个季度。比喻分别时间虽短,却觉得很长。形容思念殷切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王风·采莲》:“彼采葛兮,一是不见,如三月兮;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;彼采艾兮,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。”

  • 57、

    一时半刻 [ yī shí bàn kè ]

    释义:指很短的时间。

    出处:元 范居中《金殿喜重重 货郎儿》:“才离了一时半刻,恰便似三暑十霜。”

  • 58、

    一泻千里 [ yī xiè qiān lǐ ]

    释义:泻:水往下直注。形容江河奔流直下,流得又快又远。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。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。

    出处:唐·李白《赠从弟宣州长史昭》诗:“长川豁中流,千里泻吴会。”宋·陈亮《与辛幼安殿撰书》:“大江在河,一泻千里。”

  • 59、

    一朝一夕 [ yī zhāo yī xī ]

    释义:朝:早晨;夕:晚上。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。形容很短的时间。

    出处:《周易·坤》:“臣弑其君,子弑其父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来者渐矣。”

  • 60、

    倚马可待 [ yǐ mǎ kě dài ]

    释义: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,可以等着完稿。比喻文章写得快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桓宣武北征,袁虎时从,被责免官,会须露布文,唤袁倚马前令作,手不掇笔,俄得七纸,殊可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