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正真的成语有哪些(92个)

  • 1、

    毕恭毕敬 [ bì gōng bì jìng ]

    释义:形容态度十分恭敬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维桑与梓,必恭敬止,靡瞻匪父,靡依匪母。”

  • 2、

    秉公任直 [ bǐng gōng rèn zhí ]

    释义:持心公正,处事正直。

    出处:明·张居正《答郑范溪》:“公但自信此心,秉公任直,纷纷之言,不足为意。”

  • 3、

    诚心诚意 [ chéng xīn chéng yì ]

    释义:形容十分真挚诚恳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开心见诚,无所隐伏。”

  • 4、

    柴立不阿 [ chái lì bù ē ]

    释义:犹言刚直不阿。

    出处: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七:“年罹严遣,而公以恩遇始终,正见公之柴立不阿。”

  • 5、

    诚心实意 [ chéng xīn shí yì ]

    释义:形容十分真挚诚恳。

    出处:姚雪垠《长夜》二一:“刘老义是一个任性的人,他诚心实意地想要你跟他过日子。”

  • 6、

    诚心正意 [ chéng xīn zhèng yì ]

    释义:诚:真诚。心意真诚恳切。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。亦作“诚心诚意”。

    出处:元·宫大用《范张鸡黍》第一折:“皇天有意为斯文,教人从诚心正意修根本,以至齐家治国为标准。”

  • 7、

    诚至金开 [ chéng zhì jīn kāi ]

    释义: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

    出处:杨靖宇《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》:“事在人为,诚至金开,自有曙光逢。”

  • 8、

    持正不阿 [ chí zhèng bù ā ]

    释义:持守公正正派,不迎合阿谀。

    出处:明·范濂《云间据目抄》卷一:“平居议论臧贬,务持正不阿;与人交,不以盛衰为轩轾。”

  • 9、

    黜邪崇正 [ chù xié chóng zhèng ]

    释义:斥退奸邪,崇尚正直。

    出处:太平天国·林一环《贬妖穴为罪恶隶论》:“庶几黜邪崇正,以为遐迩亲疏之永鉴云尔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大义凛然 [ dà yì lǐn rán ]

    释义:大义:正义;凛然:严肃、或敬畏的样子。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,令人敬畏。

    出处: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卷二十:“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,上配天皇;条高后擅政之年,下系中宗,大义凛然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谠言直声 [ dǎng yán zhí shēng ]

    释义:谠言:公正的言论;直:正直的。公正的、正直的、理直气壮的言论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》:“(元稹)由校书郎拜左拾遗,不数月,谠言直声动于朝廷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谠论侃侃 [ dǎng lùn kǎn kǎn ]

    释义:谠论:公正、正直的言论。对上敢于直言,谈论理直气壮,从容不迫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舜钦《祭滕子京文》:“往往谏列,谠论侃侃;屡触权要,卒就贬窜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端人正士 [ duān rén zhèng shì ]

    释义:指端庄正直的人。

    出处: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80卷:“他好放肆,见端人正士以礼自持,却恐他来检点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方正不阿 [ fāng zhèng bù ē ]

    释义:方正:品行正直;阿:阿谀,诌媚。指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诌媚。

    出处:《明史·王徽传》:“有方正不阿者,即以为不肖,而朝夕谗谤之,日加浸润,来免改疑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奉公守法 [ fèng gōng shǒu fǎ ]

    释义:奉:奉行;公:公务。奉公行事,遵守法令。形容办事守规矩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以君之贵,奉公如法则上下平,上下平则国强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奉公不阿 [ fèng gōng bù ē ]

    释义: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。

    出处:《东观汉记·李恂》:“恂奉公不阿,为宪所奏免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负气仗义 [ fù qì zhàng yì ]

    释义:凭借正气,主持正义。

    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十九卷:“小娥虽小,身体健壮如男子形。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,姓段名居贞,那人负气仗义,交游豪俊,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刚直不阿 [ gāng zhí bù ē ]

    释义:刚强正直,不逢迎,无偏私。

    出处: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救金鲤海龙王报德》:“并一生宦迹,刚直不阿之志,具表奏闻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光明磊落 [ guāng míng lěi luò ]

    释义:磊落:心地光明坦白。胸怀坦白,正大光明。

    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聂小倩》:“公子光明磊落,为天人所钦瞩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刚正不阿 [ gāng zhèng bù ē ]

    释义:阿:迎合,偏袒。刚强正直,不逢迎,无偏私。

    出处:明·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卷十四:“有正大不阿,不行私谒者,便以为不贤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公正不阿 [ gōng zhèng bù ē ]

    释义: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。

    出处: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九卷:“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,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,可谓贤矣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浩气凛然 [ hào qì lǐn rán ]

    释义:浩气:即正气,刚直正大的精神;凛然:严肃,令人敬畏的样子。浩然之气令人敬畏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……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则塞于天地之间,其为气也,配义与道;无是,馁也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讲信修睦 [ jiǎng xìn xiū mù ]

    释义:人与人之间,国与国之间,讲究信用,谋求和睦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礼运》:“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金石为开 [ jīn shí wèi kāi ]

    释义:金石:金属和石头,比喻最坚硬的东西。连金石都被打开了。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,力量无穷。

    出处: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四》:“熊渠子见其诚心,而金石为之开,况人心乎?”

  • 25、

    精诚团结 [ jīng chéng tuán jié ]

    释义:精诚:真诚。一心一意,团结一致。

    出处:《茅盾选集 杂感二题之二》:“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,才能赢得和平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洁清自矢 [ jié qīng zì shǐ ]

    释义:指保持自身清廉正直。

    出处:《清史稿·高宗纪》:“以李侍尧、国泰所办贡物过优,皆致罪戾,谕各督抚等惟当洁清自矢,毋专以进献为能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金石交情 [ jīn shí jiāo qíng ]

    释义: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。同“金石之交”。

    出处: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葛衣记·到既渝盟》:“丝萝契合原非强,为其把金石交情一旦忘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尽诚竭节 [ jìn chéng jié jié ]

    释义:诚:忠诚。节:气节,义节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。亦作“尽节竭诚”、“尽心竭诚”、“尽忠竭力”、“尽忠竭诚”、“尽忠竭节”、“竭忠尽节”。

    出处:《魏书》:“尚自少侍从,尽诚竭节,虽云异姓,其犹骨肉,是以入为腹心,出当爪牙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开诚布公 [ kāi chéng bù gōng ]

    释义:指以诚心待人,坦白无私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·评》:“开诚心,布公道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开心见诚 [ kāi xīn jiàn chéng ]

    释义:见:显现出。披露真心,显示诚意。形容待人诚恳,显示出真心实意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且开心见诚,无所隐伏,阔达多大节,略与高帝同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慨当以慷 [ kǎi dāng yǐ kāng ]

    释义:与“慷慨”意思相同,指充满正气,情绪激动。“当以”无实际意义。

    出处:汉·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慷慨激昂 [ kāng kǎi jī áng ]

    释义:精神振奋,情绪激昂,充满正气。

    出处:汉·李陵《录别诗》:“悲意何慷慨,清歌正激扬。”唐·柳宗元《上权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》:“今将慷慨激昂,奋攘布衣,纵谈作者之筵,曳裾名卿之门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悃愊无华 [ kǔn bì wú huá ]

    释义:悃愊:至诚;华:浮夸。至诚而不虚浮。形容真心实意,毫不虚假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安静之吏,悃愊无华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侃侃谔谔 [ kǎn kǎn è è ]

    释义:侃侃:理直气壮,从容不迫;谔谔:说话正直。说话正直,理直气壮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;与上大夫言,訚訚如也。”《史记·商君传》:“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;千人之诺诺,不如一士之谔谔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披心相付 [ pī xīn xiāng fù ]

    释义:披心:披露真心;相付:给人家。形容真心待人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慕容垂载记》:“歃血断金,披心相付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披肝沥胆 [ pī gān lì dǎn ]

    释义:披:披露;沥:往下滴。比喻真心相见,倾吐心里话。也形容非常忠诚。

    出处:唐·黄滔《启裴侍郎》:“沾巾堕睫,沥胆披肝,不在他门,誓于死节。”宋·司马光《体要疏》:“虽访问所不及,犹将披肝沥胆,以效其区区之忠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璞玉浑金 [ pú yù hún jīn ]

    释义:比喻天然美质,未加修饰。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,人皆钦其宝,莫知名其器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朴讷诚笃 [ pǔ nè chéng dǔ ]

    释义:为人朴实敦厚,不善言词。

    出处:《聊斋志异·蕙芳》:“马生其名混,其业亵,蕙芳奚取哉?于此见仙人之贵朴讷诚笃也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千仞无枝 [ qiān rèn wú zhī ]

    释义:比喻人品正直。

    出处:《水经注·汶水》:“松枞高千仞而无枝,非忧王室之无柱也。”

  • 40、

    情真意切 [ qíng zhēn yì qiè ]

    释义:指情意十分真切。

    出处:清·吴乔《答万季埜诗问》:“六朝体宽无粘,韵得叶用,粘缀但情真意切,得句即佳。故‘城上草’一篇,止十三字,而意味无穷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清廉正直 [ qīng lián zhèng zhí ]

    释义:清白廉洁,为人正直不阿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奸劫弑臣》:“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,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,是犹上高陵之颠,堕峻溪之下以求生,凶不几矣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三顾茅庐 [ sān gù máo lú ]

    释义:顾:拜访;茅庐:草屋。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。比喻真心诚意,一再邀请。

    出处:三国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推诚相见 [ tuī chéng xiāng jiàn ]

    释义:诚:相信。指以真心对待人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五回:“臣与蜀主,推诚相信,知臣本心,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。”

  • 44、

    推襟送抱 [ tuī jīn sòng bào ]

    释义:襟、抱:指心意。向对方表示殷勤的心意。

    出处:《南史·张充传》:“所可通梦交魂,推襟送抱者,唯丈人而已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危言危行 [ wēi yán wēi xíng ]

    释义:危:正直。说正直的话,做正直的事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宪问》:“邦有道,危言危行,邦无道,危行言孙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贤良方正 [ 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 ]

    释义:贤良:才能,德行好;方正:正直。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,唐宋沿用,设贤良方正科。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当是之时,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,或至公卿大夫。”

  • 47、

    信及豚鱼 [ xìn jí tún yú ]

    释义:及:达到;豚:小猪。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。比喻信用非常好。

    出处:《易·中孚》:“豚鱼吉,信及豚鱼也。”

  • 48、

    信誓旦旦 [ xìn shì dàn dàn ]

    释义:信誓:表示诚意的誓言;旦旦:诚恳的样子。誓言说得真实可信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言笑晏晏,信誓旦旦。”

  • 49、

    血性男儿 [ xuè xìng nán ér ]

    释义:指刚强正直,勇敢热情的男子汉。

    出处:明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六回:“你小姐乃是闺阁中的须眉男子,我铁挺生也是个血性男儿。”

  • 50、

    一寸丹心 [ yī cùn dān xīn ]

    释义:丹心:赤心,忠贞的心。一片赤诚的心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甫《郑附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》诗:“白发千茎雪,丹心一寸灰。”

  • 51、

    一介之士 [ yī jiè zhī shì ]

    释义:一个微末的士人。指忠心正直的人。

    出处: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彼越王者一节之人,范蠡一介之士。”

  • 52、

    真心诚意 [ zhēn xīn chéng yì ]

    释义:心意真实诚恳,没有虚假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:“常言道海深须见底,各办着个真心实意。”

  • 53、

    真心实意 [ zhēn xīn shí yì ]

    释义:心意真实诚恳,没有虚假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:“常言道海深须见底,各办着个真心实意。”

  • 54、

    铮铮有声 [ zhēng zhēng yǒu shēng ]

    释义:铮铮:金属相击声。比喻为人正直,名声很好。

    出处: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第十二出:“他也是敝世兄,在复社中铮铮有声,岂肯为此?”

  • 55、

    直内方外 [ zhí nèi fāng wài ]

    释义:形容内心正直、做事方正。

    出处:《易·坤》:“君子敬以直内,义以方外。”

  • 56、

    正视绳行 [ zhèng shì shéng xíng ]

    释义:谓言行正直。

    出处:清·龚自珍《送广西巡抚梁公序》三:“公有矩德,以蕝其外,正视绳行,无间其里,必能正其人心矣。”

  • 57、

    至诚高节 [ zhì chéng gāo jié ]

    释义:至:最。最忠诚,最高尚的节操。形容人品高尚。

    出处:《魏书·儒林传·徐遵明传》:“至诚高节,堙没无闻,朝野人士,相与嗟悼。”

  • 58、

    主敬存诚 [ zhǔ jìng cún chéng ]

    释义:指恪守诚敬。宋儒以此为律身之本。

    出处:语本《易·乾》:“闲邪存其诚。”《礼记·少仪》:“宾客主敬,祭祀主敬。”

  • 59、

    抱诚守真 [ bào chéng shǒu zhēn ]

    释义:抱:存在心里。志在真诚,恪守不违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坟 摩罗诗力说》:“上述诸人,其为品性言行思惟,虽以种族有殊,外缘多别,因现种种状,而实统于一宗;无不刚健不挠,抱诚守真。”

  • 60、

    不吐不茹 [ bù tǔ bù rú ]

    释义:形容人正直不阿,不欺软怕硬。

    出处: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柔则茹之,刚则吐之。维仲山甫,柔亦不茹,刚亦不吐,不侮矜寡,不畏强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