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人做事冲动的成语(49个)

  • 1、

    不动声色 [ bù dòng shēng sè ]

    释义:声:言谈;色:脸色。在紧急情况下,说话、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。形容非常镇静。

    出处:宋·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。”

  • 2、

    蠢蠢欲动 [ chǔn chǔn yù dòng ]

    释义:蠢蠢:爬虫蠕动的样子。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。

    出处:南朝·宋·刘敬叔《异苑·句容水脉》:“掘得一黑物,无有首尾,形如数百斛舡,长数十丈,蠢蠢而动。”

  • 3、

    大动干戈 [ dà dòng gān gē ]

    释义:大规模地进行战争。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。

    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邦分崩离析,而不能守也;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”

  • 4、

    地动山摇 [ dì dòng shēn yáo ]

    释义: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,山河摇摆。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。

    出处:宋·欧阳修《欧阳文忠公集·奏议集·一二·论修河第一状》:“臣恐地动山摇,从此灾祸自此而始。”

  • 5、

    掉以轻心 [ diào yǐ qīng xīn ]

    释义:掉:摆动;轻:轻率。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。

    出处:唐·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故吾每为文章,未尝敢以轻心掉之。”

  • 6、

    动辄得咎 [ dòng zhé dé jiù ]

    释义:辄:即;咎:过失,罪责。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”

  • 7、

    动之以情 [ dòng zhī yǐ qíng ]

    释义: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。

    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随便他如何导之以理,动之以情,一个只是不肯松口。”

  • 8、

    动如脱兔 [ dòng rú tuō tù ]

    释义:比喻行动敏捷。

    出处: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是故始如处女,敌人开户;后如脱兔,敌不及拒。”

  • 9、

    动荡不安 [ dòng dàng bù ān ]

    释义:荡:摇动。动荡摇摆,不安定。形容局势不稳定,不平静。

    出处:欧阳山《三家巷》第十八章:“他和陈文婷谈起,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,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,乐观的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飞扬跋扈 [ fēi yáng bá hù ]

    释义:飞扬:放纵;跋扈:蛮横。原指意态狂豪,不爱约束。现多形容骄横放肆,目中无人。

    出处:《北史·齐高祖纪》:“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,常有飞扬跋扈志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风吹草动 [ fēng chuī cǎo dòng ]

    释义:风稍一吹,草就摇晃。比喻微小的变动。

    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偷踪窃道,饮气吐声。风吹草动,即便藏形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感情用事 [ gǎn qíng yòng shì ]

    释义: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。

    出处:曹禺《日出》跋:“而我一个感情用事,素来不能冷静分析的人,只知道哪一个最令我关心的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轰动一时 [ hōng dòng yī shí ]

    释义:形容在一个时期里到处传播,影响很大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马上日记》:“治好了走出,没有知道,死掉了抬出,就轰动一时了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忽冷忽热 [ hū lěng hū rè ]

    释义:指时而冷静,时而感情冲动,情绪不稳定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而已集·读书杂谈》:“研究是要用理智,要冷静的,而创作须情感,至少总得发点热,于是忽冷忽热,弄得头昏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惊心动魄 [ jīng xīng dòng pò ]

    释义: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南朝梁·钟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,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惊天动地 [ jīng tiān dòng dì ]

    释义: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冢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雷打不动 [ léi dǎ bù dòng ]

    释义:形容态度坚定,不可动摇。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,决不变更。

    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二章:“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,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灵机一动 [ líng jī yī dòng ]

    释义: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(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)。

    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卷:“俄延了半响,忽然灵机一动,心中悟将过来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冷血动物 [ lěng xuè dòng wù ]

    释义: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。比喻缺乏感情、对人对事冷漠的人。

    出处: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,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,蠕蠕欲活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目中无人 [ mù zhōng wú rén ]

    释义:眼里没有别人。形容骄傲自大,看不起人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六回:“赵奢子赵括,自少喜谈兵法,家传《六韬》、《三略》之书,一览而尽;尝与父奢论兵,指天画地,目中无人,虽奢亦不能难也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怒发冲冠 [ nù fà chōng guān ]

    释义:指愤怒得头发直竖,顶着帽子。形容极端愤怒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盗跖闻之大怒,目如明星,发上指冠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怦然心动 [ pēng rán xīn dòng ]

    释义:指由于受某种事物的吸引,思想情感起了波动。

    出处:战国 楚 宋玉《九辩》:“私自怜兮何极,心怦怦兮谅直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匹夫之勇 [ pǐ fū zhī yǒng ]

    释义: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此匹夫之勇,敌一人者也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气急败坏 [ qì jí bài huài ]

    释义:上气不接下气,狼狈不堪。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七回:“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,陆续过渡,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轻举妄动 [ qīng jǔ wàng dòng ]

    释义:轻:轻率;妄:任意。指不经慎重考虑,轻率地采取行动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(妄)举动者,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是非曲直 [ shì fēi qǔ zhí ]

    释义:正确还是不正确,有理还是无理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硃砂担》第三的:“我奉着玉帝天符非轻慢,将是非曲直分明看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娓娓动听 [ wěi wěi dòng tīng ]

    释义:形容善于讲话,使人喜欢听。

    出处: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十四回:“就把英语来对答,倒也说得清脆悠扬,娓娓动听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纹丝不动 [ wén sī bù dòng ]

    释义:一点儿也不动。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。

    出处: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38回:“金莲坐在床上,纹丝儿不动,把脸儿沉着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无动于衷 [ wú dòng yú zhōng ]

    释义:衷:内心。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。指对应该关心、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,置之不理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以至顶到如今,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,他见也好,不见也好,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血气之勇 [ xuè qì zhī yǒng ]

    释义:指凭一时感情冲动产生的勇气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夫子过孟贲远矣。”宋·朱熹集注:“孟贲血气之勇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一动不如一静 [ 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 ]

    释义: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,还是不做为好。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
    出处:宋·张端义《贵耳集》卷上:“孝守幸天竺及灵隐,有僧辉相随。见飞来峰,问辉曰:‘既是飞来,如何不飞去?’对曰:‘一动不如一静。’”

  • 32、

    一举一动 [ yī jǔ yī dòng ]

    释义:指人的每一个动作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七十四回:“可见古人一举一动,莫不令人归于正道,就是游戏之中,也都寓著劝世之意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意气用事 [ yì qì yòng shì ]

    释义:意气:主观偏激的情绪;用事:行事。缺乏理智,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。

    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六回:“这是事势相逼,不得不尔。至今想来,究竟还是意气用事,并不曾报效得朝廷,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,却也悔之无及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自不量力 [ zì bù liàng lì ]

    释义:量:估量。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。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荆甚固,而薛亦不量其力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张脉偾兴 [ zhāng mài fèn xīng ]

    释义:血管膨胀,青脉突起。张,通“胀”。后以指因冲动而举措失宜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乱气狡愤,阴血周作,张脉偾兴,外彊中乾。”杜预注:“气狡愤於外,则血脉必周身而作,随气张动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变色之言 [ biàn sè zhī yán ]

    释义:使脸色改变的话。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朝有变色之言,则下有争斗之患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跋扈飞扬 [ bá hù fēi yáng ]

    释义:指骄横放肆。

    出处:宋·王安石《辞拜相表》:“百姓以安平无事之时,而未免流离饿莩;四夷以衰弱仅存之势,而犹能跋扈飞扬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赤膊上阵 [ chì bó shàng zhèn ]

    释义:光着膀子上阵。比喻亲身上场,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九回:“许褚性起,飞回阵中,卸下盔甲,浑身筋突,赤体提刀,翻身上马,来与马超决战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冲锋陷阵 [ chōng fēng xiàn zhèn ]

    释义:陷:攻破,深入。不顾一切,攻入敌人陈地。形容作战勇猛。

    出处:《北齐书·崔暹传》:“冲锋陷阵,大有其人。”

  • 40、

    漫不经心 [ màn bù jīng xīn ]

    释义:漫:随便。随随便便,不放在心上。

    出处:明 朱国桢《涌幢小品 存问》:“近见使者至城外,仅主家周旋,有司漫不经心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穷兵黩武 [ qióng bīng dú wǔ ]

    释义:穷:竭尽;黩:随便,任意。随意使用武力,不断发动侵略战争。形容极其好战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:“而听诸将徇名,穷兵黩武,动费万计,士卒雕瘁,寇不为衰,见我已大病矣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太岁头上动土 [ 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 ]

    释义: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。

    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难岁篇》:“移徒法日:‘徒抵太岁凶,伏太岁亦凶’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挺身而出 [ tǐng shēn ér chū ]

    释义:挺身:撑直身体。挺直身体站出来。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,勇敢地站出来。

    出处:《旧五代史·周·唐景思传》:“后数日城陷,景思挺身而出。”

  • 44、

    按兵不动 [ àn bīng bù dòng ]

    释义:按:止住。使军队暂不行动。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恃君览》:“赵简子按兵而不动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兴师动众 [ xīng shī dòng zhòng ]

    释义:兴:发动;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。

    出处:《吴子·励士》:“夫发号布令,而人乐闻;兴师动众,而人乐战;交兵接刃,而人乐死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一动不动 [ yī dòng bù dòng ]

    释义:指静止不动或懒得活动

    出处:王朔《浮出海面》:“我继续一动不动地凝视他们,这对可怜的情人实在无法保持冷静,松开嘴,忿忿地起身走了。”

  • 47、

    撼天动地 [ hàn tiān dòng dì ]

    释义:天地受到震动。形容声势浩大

    出处:陈忠实《白鹿原》第29章:“先生,你的宣言委实是撼天动地。”

形容人做事冲动的词语(1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