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极其悲痛成语(65个)

  • 1、

    哀哀欲绝 [ āi āi yù jué ]

    释义:绝:断气,死。形容极其悲痛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三回:“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。”

  • 2、

    哀思如潮 [ āi sī rú cháo ]

    释义: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。形容极度悲痛。

    出处:京剧《平原作战》第五场:“哀思如潮热泪洒,平川有边仇无涯。”

  • 3、

    哀天叫地 [ āi tiān jiào dì ]

    释义:哀:悲哀。悲哀地呼天喊地。形容悲痛至极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5回:“平儿、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,贾政心中也有些烦难,顾了这里,丢不下那里。”

  • 4、

    哀痛欲绝 [ āi tòng yù jué ]

    释义:伤心得要死。形容悲痛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三回:“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。”

  • 5、

    唉声叹气 [ āi shēng tàn qì ]

    释义: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

    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八:“终日价没心没想,哀声叹气。”

  • 6、

    哀毁骨立 [ āi huǐ gǔ lì ]

    释义:哀:悲哀;毁:损坏身体;骨立:形容极瘦,只剩下骨架。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孝行纯至,父母卒,哀毁三年,不出庐寝。服竟,羸瘠骨立异形,医疗数年乃起。”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王戎虽不备礼,而哀毁骨立。”

  • 7、

    黯然伤神 [ àn rán shāng shén ]

    释义:沮丧的样子。情绪低沉,心神忧伤。

    出处:梁·江淹《别赋》:“黯然销魂者,惟别而已矣。”

  • 8、

    黯然失色 [ àn rán shī sè ]

    释义:黯然:心里不舒服、情绪低落的样子;失色:因惊恐而变以脸色。本指心怀不好,脸色难看。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,远远不如。

    出处:南朝梁·江淹《别赋》:“黯然销魂者,惟别而已矣。”李善注:“黯然,失色貌”

  • 9、

    黯然销魂 [ àn rán xiāo hún ]

    释义:黯然:心怀沮丧、面色难看的样子;销魂:灵魂离开肉体。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。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。

    出处:梁·江淹《别赋》:“黯然销魂者,惟别而已矣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哀声叹气 [ āi shēng tàn qì ]

    释义: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

    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八:“终日价没心没想,哀声叹气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黯然神伤 [ àn rán shén shāng ]

    释义:指心神悲沮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:“女更黯然神伤,泫然流涕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不堪回首 [ bù kān huí shǒu ]

    释义:堪:可以忍受;回首:回顾,回忆。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,因而不忍去回忆。

    出处:唐·戴叔伦《哭朱放》:“最是不堪回首处,九泉烟冷树苍苍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悲痛欲绝 [ bēi tòng yù jué ]

    释义:绝:穷尽。悲哀伤心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七章:“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,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,跪着呜咽哭啼,直到死在这山脚下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惨绝人寰 [ cǎn jué rén huán ]

    释义:人寰:人世。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。形容惨痛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》:“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,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惨不忍睹 [ cǎn bù rěn dǔ ]

    释义:睹:看。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。

    出处:唐·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伤心惨目,有如是耶!”

  • 16、

    惨无人道 [ cǎn wú rén dào ]

    释义:惨:狠毒,残暴。残酷狠毒到极点,如野兽一样。

    出处:杨玉如《辛亥革命先著记》:“杀伤我人民,系累我妇孺,惨无人道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惨淡经营 [ cǎn dàn jīng yíng ]

    释义:惨淡:苦费心思;经营:筹划。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。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甫《丹青引赠曹将军霸》:“诏谓将军指绢素,意匠惨淡经营中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创巨痛深 [ chuāng jù tòng shēn ]

    释义:创:创伤;痛:疼痛。受了很大创伤,痛苦很深。原指哀痛父母之丧,犹如体受重创。后多比喻遭受很大的伤害和痛苦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三年问》:“创巨者其日久,痛甚者其愈迟;三年者,称情而立文,所以为至痛极也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怆地呼天 [ chuàng dì hū tiān ]

    释义:怆:悲伤,凄楚。悲痛地呼天喊地。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十卷:“又延两日,夫妻相继而亡,二子呛地呼天,号啕痛哭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垂头丧气 [ chuí tóu sàng qì ]

    释义: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、萎蘼不振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主人于是垂头丧气,上手称谢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捶胸顿足 [ chuí xiōng dùn zú ]

    释义:捶:敲打;顿:跺。敲胸口,跺双脚。形容非常懊丧,或非常悲痛。

    出处:元·萧德祥《杀狗劝夫》第二折:“我衷肠,除告天,奈天高,又不知,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捶胸跌脚 [ chuí xiōng diē jiǎo ]

    释义: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冻苏秦》第二折:“不是我炒炒闹闹,痛伤情捶胸跌脚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多愁善感 [ duō chóu shàn gǎn ]

    释义:善:容易。经常发愁和伤感。形容人思想空虚,感情脆弱。

    出处:唐·陆龟蒙《自遣诗三十首》:“多情善感自难忘,只有风流共古长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嚎天动地 [ háo tiān dòng dì ]

    释义:大声哭叫。形容极端悲痛。亦作“嚎天喊地”。

    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六八回:“凤姐儿滚到尤氏怀里,嚎天动地,大放悲声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泪迸肠绝 [ lèi bèng cháng jué ]

    释义:指悲痛得泪涌肠断。

    出处:《轰天雷》第二回:“北山哭得泪迸肠绝,听了周升这话,想了一想,觉得有理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泪流满面 [ lèi liú mǎn miàn ]

    释义:眼泪流了一脸。形容极度悲伤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回:“言讫,以印绶付之,泪流满面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泪下如雨 [ lèi xià rú yǔ ]

    释义: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。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。

    出处:宋·陆游《闻虏乱有感》诗:“有时登高望鄠社,悲歌仰天泪如雨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凄入肝脾 [ qī rù gān pí ]

    释义:形容非常悲伤。

    出处:三国魏·繁休伯《与魏文帝笺》:“咏北狄之遐征,奏胡马之长思,凄入肝脾,哀感顽艳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人琴俱亡 [ rén qín jù wáng ]

    释义:俱:全,都;亡:死去,不存在。形容看到遗物,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王徽之传》:“取献之琴弹之,久而不调,叹曰:‘呜呼子敬,人琴俱亡。’”

  • 30、

    柔肠百结 [ róu cháng bǎi jié ]

    释义: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;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。

    出处:《花月痕》二七回:“秋痕给跛脚提醒这一句,柔肠百转,方觉一股刺骨的悲酸,非常沉痛!整整和跛脚对哭到天亮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死去活来 [ sǐ qù huó lái ]

    释义: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,晕过去,又醒过来。多形容被打得很惨,或哭得很厉害。

    出处: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痛哭流涕 [ tòng kū liú tì ]

    释义:涕:眼泪。形容伤心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臣窃惟事势,可为痛哭者一,可为流涕者二,可为长太息者六。”《宋史·胡铨传》:“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,国势陵夷不可复振,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痛心疾首 [ tòng xīn jí shǒu ]

    释义:疾首:头痛。形容痛恨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诸侯备闻此言,斯是用痛心疾首,匿就寡人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痛心入骨 [ tòng xīn rù gǔ ]

    释义:形容伤心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痛不欲生 [ tòng bù yù shēng ]

    释义:悲痛得不想活下去。形容悲痛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宋·吕大钧《吊说》:“其恻怛之心、痛疾之意不欲生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痛定思痛 [ tòng dìng sī tòng ]

    释义: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,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。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与李翱书》:“今而思之,如痛定之人,思当痛之时,不知何能自处也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吞声忍泪 [ tūn shēng rěn lèi ]

    释义:形容强忍悲伤。

    出处:《敦煌曲子词·破阵子》:“迢递可知闺阁,吞声忍泪孤眠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万箭攒心 [ wàn jiàn cuán xīn ]

    释义:攒:聚集。象万枝箭聚在心上。形容万分伤痛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九十八回:“琼英知了这个消息,如万箭攒心,日夜吞声饮泣,珠泪偷弹,思报父母之仇,时刻不忘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万念俱灰 [ wàn niàn jù huī ]

    释义: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。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。

    出处:清·南亭亭长《中国现在记》三回:“官场上的人情,最是势利不过的。大家见抚台不理,谁还来理我呢,想到这里,万念俱灰。”

  • 40、

    五内如焚 [ wǔ nèi rú fén ]

    释义:五内:五脏;俱:都;焚:烧。五脏都象着了火一样。形容象火烧得一样。比喻非常焦急。

    出处:清·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三十三回:“据弟打听,非备款百万,不能了事。似此从何筹画?前数天不见兄长覆示,五内如焚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心烦意乱 [ xīn fán yì luàn ]

    释义:意:心思。心思烦乱,不知怎样才好。

    出处:《楚辞·卜居》:“心烦意乱,不知所从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心如刀割 [ xīn rú dāo gē ]

    释义: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。

    出处:元·秦简夫《赵礼让肥》第一折:“待着些粗粝,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,想起来我心如刀割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心如刀绞 [ xīn rú dāo jiǎo ]

    释义: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。

    出处:元·秦简夫《赵礼让肥》第一折:“待着些粗粝,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,想起来我心如刀割。”

  • 44、

    心神不定 [ xīn shén bù dìng ]

    释义:定:安定。心里烦躁,精神不安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十三回:“便把丰儿等支开,叫刘老老坐在床前,告诉他心神不宁,如见鬼的样子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一筹莫展 [ yī chóu mò zhǎn ]

    释义:筹:筹划、计谋;展:施展。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,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。

    出处:《宋史·蔡幼学传》:“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,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忧心忡忡 [ yōu xīn chōng chōng ]

    释义:忡忡:忧虑不安的样子。形容心事重重,非常忧愁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召南·草虫》:“未见君子,忧心忡忡。”

  • 47、

    忧心如焚 [ yōu xīn rú fén ]

    释义:如焚:象火烧一样。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。形容非常忧虑焦急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忧心如焚,不敢戏谈。”

  • 48、

    抱恨终天 [ bào hèn zhōng tiān ]

    释义:恨:悔恨;终天:终身。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悲痛。现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。

    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八:“丹客住了哭,对富翁道:‘本待与主翁完成美事,少尽报效之心,论证知遭此大变,抱恨终天!’”

  • 49、

    悲天悯人 [ bēi tiān mǐn rén ]

    释义:悲天:哀叹时世;悯人:怜惜众人。指哀叹时世的艰难,怜惜人们的痛苦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彼二圣一贤者,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?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。”

  • 50、

    悲不自胜 [ bēi bù zì shèng ]

    释义:胜:能承受。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。形容极度悲伤。

    出处: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赋序》:“《燕歌》远别,悲不自胜。”

  • 51、

    悲愤填膺 [ bēi fèn tián yīng ]

    释义:膺:胸。悲痛和愤怒充满胸中。

    出处:清 伤时子《苍鹰击》第六折:“草头朝露,贵贱都虚度。悲愤填膺莫诉,壮怀孤负。”

  • 52、

    摧心剖肝 [ cuī xīn pōu gān ]

    释义:摧:折。剖:划开。心肝断裂剖开。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。

    出处:晋·潘岳《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》:“耳存遗响,目想余颜,寝度伏枕,摧心剖肝。”

  • 53、

    六神无主 [ liù shén wú zhǔ ]

    释义:六神:道家认为人的心、肺、肝、肾、脾、胆各有神灵主宰,称为六神。形容惊慌着急,没了主意,不知如何才好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卢太学诗酒傲王侯》:“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,不有甚心肠去吃酒。”

  • 54、

    郁郁寡欢 [ yù yù guǎ huān ]

    释义:郁郁:发愁的样子;寡:少。形容心里苦闷。指闷闷不乐。

    出处:战国楚·屈原《九章·抽思》:“心郁郁之忧思兮,独永叹乎增伤。”

  • 55、

    触目伤怀 [ chù mù shāng huái ]

    释义: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。

    出处:朱自清《背影》:“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!他触目伤怀,自然不能自己。”

  • 56、

    悼心失图 [ dào xīn shī tú ]

    释义:悼:悲伤;图:谋划。因悲痛而失去了主张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嘉惠未至,唯襄公之辱临我丧,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。”

  • 57、

    肝肠寸断 [ gān cháng cùn duàn ]

    释义:比喻伤心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吾要且死,子肠亦且寸绝。”

  • 58、

    切肤之痛 [ qiè fū zhī tòng ]

    释义:切肤:切身,亲身。亲身经受的痛苦。比喻感受深切。

    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冤狱》:“带一名于纸尾,遂成附骨之疽,受万罪于公门,竞属切肤之痛。”

  • 59、

    失魂落魄 [ shī hún luò pò ]

    释义:魂、魄: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,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。形容惊慌忧虑、心神不定、行动失常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看钱奴》第二折:“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,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。”

  • 60、

    如丧考妣 [ rú sàng kǎo bǐ ]

    释义:丧:死去;考:已死的父亲;妣:已死的母亲。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舜典》:“二十有八载,帝乃殂落,百姓如丧考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