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多岁的形容的成语(10个)

  • 1、

    不惑之年 [ bù huò zhī nián ]

    释义:不惑: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。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有“四十而不惑”的说法。

  • 2、

    耳顺之年 [ ér shùn zhī nián ]

    释义: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。指60岁的代称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。”

  • 3、

    古稀之年 [ gǔ xī zhī nián ]

    释义:稀:少。指人到七十岁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甫《曲江二首》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

  • 4、

    花甲之年 [ huā jiǎ zhī nián ]

    释义:花甲: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,六十年为一花甲,亦称一个甲子。花: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。指六十岁。

    出处:宋·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第六十六卷:“(赵牧)特大中、咸通中敩(效)李长吉为短歌,对酒曰:‘……手埒六十花甲子,循环落落如弄珠。’”

  • 5、

    人生七十古来稀 [ rén shēng qī shí gǔ lái xī ]

    释义:稀:稀少。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。指得享高寿不易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甫《曲江》诗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

  • 6、

    三十而立 [ sān shí ér lì ]

    释义: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。”

  • 7、

    悬车之年 [ xuán chē zhī nián ]

    释义:悬车: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,废车不用。指七十岁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昔郑武公年过八十,入为周司徒,虽过悬车之年,必有可用。”唐·许浑《贺少师相公致政》诗序:“少师相公未及悬车之年,二表乞罢将相。”

  • 8、

    知命之年 [ zhī mìng zhī nián ]

    释义: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。指50岁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五十而知天命。”

  • 9、

    从心所欲 [ cóng xīn suǒ yù ]

    释义:按照自己的意思,想怎样便怎样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而立之年 [ ér lì zhī nián ]

    释义: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。后为三十岁的代称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