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担心的二字成语有哪些(16个)

  • 1、

    不寒而栗 [ bù hán ér lì ]

    释义:栗:畏惧,发抖。不冷而发抖。形容非常恐惧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,其后郡中不寒而栗,滑民佐吏为治。”

  • 2、

    担惊受怕 [ dān jīng shòu pà ]

    释义: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为兵戈担惊受恐。”

  • 3、

    胆战心惊 [ dǎn zhàn xīn jīng ]

    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
  • 4、

    担惊受恐 [ dān jīng shòu kǒng ]

    释义:担心害怕。指常处在惊吓、恐惧之中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为兵戈担惊受恐。”

  • 5、

    虎穴龙潭 [ hǔ xué lóng tán ]

    释义:龙潜居的深水坑,老虎藏身的巢穴。比喻极险恶的地方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昊天塔》第三折:“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,跳出这龙潭虎窟。”

  • 6、

    惶恐不安 [ huáng kǒng bù ān ]

    释义:内心害怕,十分不安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人民正营,无所措手足。”唐·颜师古注:“正营,惶恐不安之意也。”

  • 7、

    人心惶惶 [ rén xīn huáng huáng ]

    释义:惶惶:也作“皇皇”,惊惶不安的样子。人们心中惊惶不安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四回:“今人心皇皇,见太叔势大力强,尽怀观望。”

  • 8、

    提心吊胆 [ tí xīn diào dǎn ]

    释义: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众僧闻得此言,一个个提心吊胆,告天许愿。”

  • 9、

    稳如泰山 [ wěn rú tài shān ]

    释义: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,不可动摇。

    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来势不两立,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,如下有泰山之安,则上有累卵之危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心惊胆寒 [ xīn jīng dǎn hán ]

    释义:形容十分害怕。同“心惊胆战”。

    出处:明·李日华《南西厢记·飞虎授首》:“心惊胆寒,浑身上淋漓雨汗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忧心忡忡 [ yōu xīn chōng chōng ]

    释义:忡忡:忧虑不安的样子。形容心事重重,非常忧愁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召南·草虫》:“未见君子,忧心忡忡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忧愤成疾 [ yōu fèn chéng jí ]

    释义:忧愁气愤得病了。形容极其忧愤。

    出处:《五代史平话·晋史》:“契丹因晋主招纳吐谷浑,遣使来让(责备),晋主忧愤成疾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坐立不安 [ zuò lì bù ān ]

    释义:坐着也不是,站着也不是。形容心情紧张,情绪不安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回:“自从哥哥吃官事,兄弟坐立不安,又无路可救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毛骨悚然 [ máo gǔ sǒng rán ]

    释义:悚然:害怕的样子。汗毛竖起,脊梁骨发冷。形容十分恐惧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七回:“秦王闻之,不觉毛骨悚然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忐忑不安 [ tǎn tè bù ān ]

    释义:忐忑:心神不定。心神极为不安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卷九:“两道听了这话,心里忐忑不定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坦然自若 [ tǎn rán zì ruò ]

    释义:态度安详,一如常态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二回:“宝钗原不妄言轻动,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。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