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虎有关的成语故事(42个)

  • 1、

    不伦不类 [ bù lún bù lèi ]

    释义:不伦:不同类。既非这一类,又非那一类,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。

    出处:明·吴炳《疗炉羹·絮影》:“眼中人不伦不类,阱中人不伶不俐。”

  • 2、

    初生之犊 [ chū shēng zhī dú ]

    释义:刚出生的小牛,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庄周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德将为汝美,道将为汝居,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!”

  • 3、

    大模大样 [ dà mó dà yàng ]

    释义:形容态度傲慢,目中无人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明·王世桢《鸣凤记》第二十三出:“又见他烈烈轰轰,呼呼喝喝,大模大样,前遮后拥,把那街上闲人尽打开。”

  • 4、

    道听途说 [ dào tīng tú shuō ]

    释义:道、途:路。路上听来的、路上传播的话。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道听而途说,德之弃也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小说家者流,盖出于稗官,街谈巷语,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。”

  • 5、

    等闲之辈 [ děng xián zhī bèi ]

    释义:等闲:寻常,一般。无足轻重的寻常人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魏有邓艾,足智多谋,非等闲之辈。”

  • 6、

    恩将仇报 [ ēn jiāng chóu bào ]

    释义: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。指忘恩负义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二十七:“奴字亦望夫荣妻贵,何期你忘恩负本,就不念结发之情,恩将仇报,将奴推堕江心。”

  • 7、

    放虎归山 [ fàng hǔ guī shān ]

    释义:把老虎放回山去。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,留下祸根。

    出处:晋·司马彪《零陵先贤传》:“璋遣法正迎刘备,巴谏曰:‘备,雄人也,入必为害,不可内也。’既入,巴复谏曰:‘若使备讨张鲁,是放虎于山林也。’璋不听。”

  • 8、

    蛊惑人心 [ gǔ huò rén xīn ]

    释义:蛊惑:迷惑。指用欺骗引诱等手段迷惑人,搞乱人的思想。

    出处:《元史 刑法志》:“诸阴阳家者流,辄为人燃灯祭星,蛊惑人心者,禁之。”

  • 9、

    狐假虎威 [ hú jiǎ hǔ wēi ]

    释义:假:借。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。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……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兽见之皆走,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虎踞龙盘 [ hǔ jù lóng pán ]

    释义: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

    出处:晋·吴勃《吴录》:“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,因睹秣陵山阜,叹曰:‘钟山龙盘,石头虎踞,此帝王之宅。’”

  • 11、

    魂飞魄散 [ hún fēi pò sàn ]

    释义: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。形容惊恐万分,极端害怕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心之精爽,是谓魂魄;魂魄去之,何以能久?”

  • 12、

    家喻户晓 [ jiā yù hù xiǎo ]

    释义:喻:明白;晓:知道。家家户户都知道。形容人所共知。

    出处:宋·楼钥《缴郑熙等免罪》:“而遽有免罪之旨,不可以家谕(喻)户晓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惊天动地 [ jīng tiān dòng dì ]

    释义: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冢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木梗之患 [ mù gěng zhī huàn ]

    释义:比喻客死他乡,不得复归故里。

    出处:今秦,四塞之国也,有虎狼之心,恐其有木梗之患。 汉·刘向《说苑·正谏》

  • 15、

    三人成虎 [ sān rén chéng hǔ ]

    释义: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,听的人就信以为真。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:“夫市之无虎明矣,然而三人言而成虎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生气勃勃 [ shēng qì bó bó ]

    释义:勃勃:旺盛的样子。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,充满活力。

    出处: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15卷:“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,家人误抄十余章,余读之,生气勃勃,悔知公未尽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深山老林 [ shēn shān lǎo lín ]

    释义:与山外、林外距离远的、人迹罕至的山岭、森林。

    出处:秦牧《莽原语丝》:“还有些人,钻到深山老林里找人参、采木耳,摘蘑菇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肆意妄为 [ sì yì wàng wéi ]

    释义:妄:胡乱,非分的,出了常规的。妄为:胡作非为。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。亦作“肆意妄行”。

    出处: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60回:“故令天媳管束,督做女工之事,非纵之使毫无忌惮,肆意妄为也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望而生畏 [ wàng ér shēng wèi ]

    释义:畏:恐惧,害怕。看见了就害怕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尧曰》:“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俨然人望而畏之,斯不亦威而不猛乎?”

  • 20、

    握蛇骑虎 [ wò shé qí hǔ ]

    释义:比喻处境极险恶。

    出处:《魏书·彭城王传》:“彦和手握蛇骑虎,不觉艰难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信以为真 [ xìn yǐ wéi zhēn ]

    释义:相信他是真的。指把假的当作真的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李汧公穷邸遇侠客》:“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,在人前夸炫家世,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,信以为真,把他十分敬重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雄才大略 [ xióng cái dà lüè ]

    释义: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武帝纪赞》:“如武帝之雄才大略,不改文、景之恭俭以济斯民,虽《诗》、《书》所称,何有加焉?”

  • 23、

    虚有其表 [ xū yǒu qí biǎo ]

    释义:虚:空;表:表面,外貌。空有好看的外表,实际上不行。指有名无实。

    出处:唐·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:“嵩既成,上掷其草于地,曰:‘虚有其表耳。’”

  • 24、

    嚣张一时 [ xiāo zhāng yī shí ]

    释义:指恶势力在短时间内喧闹一起。

    出处:

  • 25、

    洋洋得意 [ yáng yáng dé yì ]

    释义: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一反常态 [ yī fǎn cháng tài ]

    释义: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。

    出处: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16章:“可是而今,他却一反常态,神采飞扬地高谈阔论起来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有所作为 [ yǒu suǒ zuò wéi ]

    释义:可以做事情,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人有不为也,而后可以有为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仗势欺人 [ zhàng shì qī rén ]

    释义:仗:凭借,依靠。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他学师友,君子务本;你倚父兄,仗势欺人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作威作福 [ zuò wēi zuò fú ]

    释义: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,行赏行罚。后泛指凭借职位,滥用权力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洪范》:“惟辟作福,惟辟作威,惟辟玉食。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流言惑众 [ liú yán huò zhòng ]

    释义:流言:无根据的话。指制造谣言以欺骗、迷惑群众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今翟义、刘信等谋反大逆,流言惑众,欲以篡位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龙腾虎跃 [ lóng téng hǔ yuè ]

    释义:象龙在飞腾,虎在跳跃。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。也比喻奋起行动,有所作为。

    出处:唐·严从《拟三国名臣赞序》:“圣人受命,贤人受任,龙腾虎跃,风流云蒸,求之精微,其道莫不咸系乎天者也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不慌不忙 [ bù huāng bù máng ]

    释义:不慌张,不忙乱。形容态度镇定,或办事稳重、踏实。

    出处:元·高文秀《襄阳会》第三折:“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,不慌不忙缩了头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怀恨在心 [ huái hèn zài xīn ]

    释义:把怨恨藏在心里。形容对人记下仇恨,以伺机报复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二十四回:“知县听玉姐说了一会,叫:‘皮氏,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,你怀恨在心,药死亲夫,此情理或有之。’”

  • 34、

    将信将疑 [ jiāng xìn jiāng yí ]

    释义:将:且,又。有点相信,又有点怀疑。

    出处:唐·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人或有言,将信将疑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为虎作伥 [ wèi hǔ zuò chāng ]

    释义:伥:伥鬼,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,死后变成伥鬼,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。替老虎做伥鬼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

    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四百三十:“伥鬼,被虎所食之人也,为虎前呵道耳。”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逸文》卷四:“凡死于虎,溺于水之鬼号为伥,须得一人代之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无计可施 [ wú jì kě shī ]

    释义:计:策略、办法;施:施展。没有办法可用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王允日:‘贼臣董卓,将欲篡位,朝中文武,无计可施。’”

  • 37、

    杳无音讯 [ yǎo wú yīn xùn ]

    释义:没有一点消息。见“杳无音信”。

    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七章:“半年前就出走了,至今杳无音讯,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隔三差五 [ gé sān chà wǔ ]

    释义:比喻时常发生

    出处:萧红《回忆鲁迅先生》:“牛奶,鸡汤之类,为了医生所嘱也隔三差五地吃着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虎狼之心 [ hǔ láng zhī xīn ]

    释义:比喻凶残的野心。

    出处:今秦,四塞之国也,有虎狼之心,恐其有木梗之患。 汉·刘向《说苑·正谏》

与虎有关的词语故事(1个)

  • 重新做人指已认识、悔改所犯罪过,并以此为起点重新塑自己的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