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鸟类美丽的成语(62个)

  • 1、

    哀鸿遍野 [ āi hóng biàn yě ]

    释义:哀鸿:哀鸣的鸿雁。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。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、呻吟呼号的饥民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。”

  • 2、

    百花齐放 [ bǎi huā qí fàng ]

    释义:形容百花盛开,丰富多彩。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。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,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。”

  • 3、

    百鸟朝凤 [ bǎi niǎo cháo fèng ]

    释义:朝:朝见;凤:凤凰,古代传说中的鸟王。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,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。

    出处:宋·李昉等《太平御览》九百一十五卷引《唐书》:“海州言凤见于城上,群鸟数百随之,东北飞向苍梧山。”

  • 4、

    笨鸟先飞 [ bèn niǎo xiān fēi ]

    释义: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,做事比别人先动手。

    出处:元·关汉卿《陈母教子》第一折:“我和你有个比喻:我似那灵禽在后,你这等坌(笨)鸟先飞。”

  • 5、

    超群出众 [ chāo qún chū zhòng ]

    释义:指超出众人。

    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十卷:“你道生得如何?……即非倾国倾城色,自是超群出众人。”

  • 6、

    雏鹰展翅 [ chú yīng zhǎn chì ]

    释义:雏:幼鸟。幼鹰展开翅膀飞翔。比喻青年人开始独立生活、工作。

    出处:

  • 7、

    德高望重 [ dé gāo wàng zhòng ]

    释义:德:品德;望:声望。道德高尚,名望很大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简文三子传》:“元显因讽礼官下仪,称已德隆望重,既录百揆,内外群僚皆应尽敬。”

  • 8、

    雕虫小技 [ diāo chóng xiǎo jì ]

    释义:雕:雕刻;虫:指鸟虫书,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。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。

    出处:《北史·李浑传》:“雕虫小技,我不如卿;国典朝章,卿不如我。”

  • 9、

    飞禽走兽 [ fēi qín zǒu shòu ]

    释义:禽:鸟;兽:野兽。飞翔的禽鸟,奔跑的野兽。泛指鸟类和兽类。

    出处:汉·王延寿《鲁灵光殿赋》:“飞禽走兽,因木生姿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凤凰于飞 [ fèng huáng yú fēi ]

    释义: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。比喻夫妻和好恩爱。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卷阿》:“凤凰于飞,翙翙其羽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浮想联翩 [ fú xiǎng lián piān ]

    释义:浮想:飘浮不定的想象;联翩:鸟飞的样子,比喻连续不断。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。

    出处:晋 陆机《文赋》:“浮藻联翩,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凫趋雀跃 [ fú qū què yuè ]

    释义:象野鸭那样快跑,象鸟雀那样跳跃。形容十分欢欣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唐 卢照邻《穷鱼赋》:“渔者观焉,乃具竿索,集朋党,凫趋雀跃,风驰电往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龟文鸟迹 [ guī wén niǎo jì ]

    释义:指古代的象形文字。

    出处:唐·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第七卷:“颉首四目,通于神明,仰观奎星圆曲之势,俯察龟文鸟迹之象,博彩众美,合而为字,是曰古文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鹤立鸡群 [ hè lì jī qún ]

    释义: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。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。

    出处:晋·戴逵《竹林七贤论》:“嵇绍入洛,或谓王戎曰:‘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,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。’”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花香鸟语 [ huā xiāng niǎo yǔ ]

    释义:鸟语:鸟鸣如同讲话一般。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八回:“云雾渐淡,日色微明,四面也有人烟来往,各处花香鸟语,颇可盘桓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惊弓之鸟 [ jīng gōng zhī niǎo ]

    释义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。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;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倦鸟知还 [ juàn niǎo zhī huán ]

    释义: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;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。

    出处:晋·陶潜《归去来辞》:“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麟角凤嘴 [ lín jiǎo fèng zuǐ ]

    释义:觜:鸟嘴。麒麟的角,凤凰的嘴。比喻稀罕名贵的东西。

    出处:汉·东方朔《海内十洲记》:“煮凤喙及麟角,合煎作膏,名之为续弦胶,或名连金泥。此胶能续弓驽已断之弦,刀剑断折之金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乱点鸳鸯 [ luàn diǎn yuān yāng ]

    释义:鸳鸯:鸟名,常比喻夫妻。使夫妇互易错配。也比喻胡乱配合姻缘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八:“今日听在下说一桩意外姻缘的故事,唤做《乔太守乱点鸳鸯谱》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鸾翔凤集 [ luán xiáng fèng jí ]

    释义:比喻优秀的人才汇聚到一起。

    出处:晋·傅咸《申怀赋》:“穆穆清禁,济济群英。鸾翔凤集,羽仪上亲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鸟尽弓藏 [ niǎo jìn gōng cáng ]

    释义:鸟没有了,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。比喻事情成功之后,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蜚(飞)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鸟面鹄形 [ niǎo miàn hú xíng ]

    释义: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,面容枯瘦。

    出处:《资治通鉴·梁纪·简文帝大宝元年》:“死者蔽野,富室无食,皆鸟面鹄形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鸟枪换炮 [ niǎo qiāng huàn pào ]

    释义:形容情况或条件有很大的好转。

    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6回:“那个气好比烟袋换吹筒,吹筒换鸟枪,鸟枪换炮,越吹越壮了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鸟穷则啄 [ niǎo qióng zé zhuó ]

    释义:鸟陷于绝境就要反啄。比喻人走投无路就会冒险。

    出处:《荀子·哀公》:“鸟穷则啄,兽穷则攫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鸟语花香 [ niǎo yǔ huā xiāng ]

    释义:鸟叫得好听,花开得喷香。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八回:“云雾渐淡,日色微明,四面也有人烟来往,各处花香鸟语,颇可盘桓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南蛮鴃舌 [ nán mán jué shé ]

    释义:鴃:即伯劳。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。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今也南蛮鴃舌之人,非先王之道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鹏程万里 [ péng chéng wàn lǐ ]

    释义: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。比喻前程远大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乔迁之喜 [ qiáo qiān zhī xǐ ]

    释义:乔迁:鸟儿飞离深谷,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。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。

    出处: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鸟鸣嘤嘤,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兔起鹘落 [ tù qǐ hú luò ]

    释义:鹘: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。兔子刚跳起来,鹘就飞扑下去。比喻动作敏捷。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》:“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即逝矣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小鸟依人 [ xiǎo niǎo yī rén ]

    释义:依:依恋。象小鸟那样依傍着人。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长孙无忌传》:“禇遂良学问稍长,性亦坚正,既写忠诚,甚亲附于朕,譬如飞鸟依人,自加怜爱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一飞冲天 [ yī fēi chōng tiān ]

    释义:鸟儿展翅一飞,直冲云霄。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,一下做出了惊人的成绩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虽无飞,飞必冲天;虽无鸣,鸣必惊人。”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此鸟不飞则已,一飞冲天;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一鸣惊人 [ yī míng jīng rén ]

    释义:鸣:鸟叫。一叫就使人震惊。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,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虽无飞,飞必冲天;虽无鸣,鸣必惊人。”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此鸟不飞则已,一飞冲天;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一石二鸟 [ yī shí èr niǎo ]

    释义: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。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样好处。

    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24章:“这是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郢书燕说 [ yǐng shū yān shuō ]

    释义:郢: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;书:信;燕:古诸侯国名;说:解释。比喻牵强附会,曲解原意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,夜书,火不明,因谓持烛者曰:‘举烛’,云而过书‘举烛’。……燕相白王,王大悦,国以治。治则治矣,非书意也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莺歌燕舞 [ yīng gē yàn wǔ ]

    释义:黄莺在歌唱,小燕子在飞舞。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。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锦被亭》词:“烟红露绿晓风香,燕舞莺啼春日长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莺声燕语 [ yīng shēng yàn yǔ ]

    释义:莺:黄鹂。燕子的话语,黄鹂的歌声。原形容大好春光。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。

    出处:元·关汉卿《金线池》楔子:“袅娜复轻盈,都是宜描上翠屏,语若流莺声似燕,丹青,燕语莺声怎画成?”

  • 37、

    有凤来仪 [ yǒu fèng lái yí ]

    释义:凤:凤凰,传说中的百鸟之王;仪:仪容。古时吉祥的征兆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益稷》:“箫韶九成,凤皇来仪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远走高飞 [ yuǎn zǒu gāo fēi ]

    释义:指象野兽远远跑掉,象鸟儿远远飞走。比喻人跑到很远的地方去。多指摆脱困境去寻找出路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:“汝独不欲修之,宁能高飞远走,不在人间邪?”

  • 39、

    珍禽奇兽 [ zhēn qín qí shòu ]

    释义:珍:贵重的;奇:特殊的。珍奇的飞禽,罕见的走兽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旅獒》:“犬马非其土性不畜,珍禽奇兽不育于国。”

  • 40、

    众望所归 [ zhòng wàng suǒ guī ]

    释义:众望:众人的希望;归:归向。大家一致期望的。指得到群众的信任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列传三十传论》:“于是武皇之胤,惟有建兴,众望攸归,曾无与二。”宋·陈亮《复陆伯寿》:“舍试揭榜,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,众望所归,此选增重,凡在友朋之列者,意气为之光鲜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不如归去 [ bù rú guī qù ]

    释义:杜鹃鸟的叫声很象“不如归去”。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。也表示消极求退。

    出处:宋·梅尧臣《杜鹃》诗:“不如归去语,亦自古来传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流离失所 [ liú lí shī suǒ ]

    释义:流离:转徒离散。无处安身,到处流浪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薛广德传》:“窃见关东困极,人民流离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笼中之鸟 [ lóng zhōng zhī niǎo ]

    释义: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,也比喻易于擒拿的敌人。

    出处:《鹖冠子·世兵》:“一目之罗,不可以得雀;笼中之鸟空窥不出。”

  • 44、

    明察秋毫 [ míng chá qiū háo ]

    释义:明察:看清;秋毫: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。原形容人目光敏锐,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。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

  • 45、

    目不暇接 [ mù bù xiá jiē ]

    释义:指东西多,眼睛都看不过来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穷乡僻壤 [ qióng xiāng pì rǎng ]

    释义:壤:地。荒远偏僻的地方。

    出处:明·李时勉《北京赋》:“穷陬僻壤,无一物之不遂。”

  • 47、

    秋毫无犯 [ qiū háo wú fàn ]

    释义:秋毫: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,比喻极细微的东西;犯:侵犯。指军纪严明,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吾入关,秋毫不敢有所近,籍吏民,封府库,而待将军。”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“持军整齐,秋毫无犯。”

  • 48、

    趋之若鹜 [ qū zhī ruò wù ]

    释义:趋:快走;鹜:野鸭。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。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。

    出处: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十七回:“京外的官员,那个不趋之若鹜呢!”

  • 49、

    穿凿附会 [ chuān záo fù huì ]

    释义:穿凿: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;附会: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。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、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。

    出处:宋·洪迈《容斋续笔·义理之说无穷》卷二:“用是知好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。”

  • 50、

    春暖花开 [ chūn nuǎn huā kāi ]

    释义:本指春天气候宜人,景物优美。现也比喻大好时机。

    出处:明 朱国祯《涌幢小品 南内》:“春暖花开,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。”

  • 51、

    鸠占鹊巢 [ jiū zhàn què cháo ]

    释义:斑鸠不会做窠,常强占喜鹊的窠。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召南·鹊巢》:“维雀有巢,维鸠居上。”

  • 52、

    卵覆鸟飞 [ luán fù niǎo fēi ]

    释义:鸟飞走了,卵也打破了。比喻两头空,一无所得。

    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阿霞》:“人之无良,舍其旧而新是谋,卒之卵覆而鸟亦飞,天之所报亦惨矣!”

  • 53、

    鸟集鳞萃 [ niǎo jí lín cuì ]

    释义:鳞:鱼;萃:聚集。象鸟类或鱼类那样聚集在一起。形容聚集得很多。

    出处: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瓌货方至,鸟集鳞萃。”

  • 54、

    天罗地网 [ tiān luó dì wǎng ]

    释义:天罗:张在空中捕鸟的网。天空地面,遍张罗网。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。比喻对敌人、逃犯等的严密包围。

    出处:《大宋宣和遣事》亨集:“才离阴府恓惶难,又值天罗地风灾。”元·无名氏《锁魔镜》第三折:“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,休要走了两洞妖魔。”

  • 55、

    饮鸩止渴 [ yǐn zhèn zhǐ kě ]

    释义:鸩:传说中的毒鸟,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。喝毒酒解渴。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霍谞传》:“譬犹疗饥于附子,止渴于鸩毒,未入肠胃,已绝咽喉。”

  • 56、

    雁去鱼来 [ yàn qù yú lái ]

    释义:书信往来。雁、鱼均喻书信。

    出处:元·汤式《湘妃引·有所赠》曲:“莺煎燕聒惹相思,雁去鱼来传恨词。”

  • 57、

    自投罗网 [ zì tóu luó wǎng ]

    释义:投:进入;罗网:捕捉鱼鸟的器具。自己投到罗网里去。比喻自己送死。

    出处:三国魏·曹植《野田黄雀行》诗:“不见篱间雀,见鹞自投罗。”宋·苏轼《策别十七·去奸民》:“譬如猎人终日驰驱践蹂于草茅之中,搜求伏兔而搏之,不待其自投于罗网而后取也。”

  • 58、

    坐享其成 [ zuò xiǎng qí chéng ]

    释义:享:享受;成:成果。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。

    出处:清·叶廷琯《鸥陂渔话·葛苍公传》:“欲使他人干事,彼坐享其成,必误公事。”

  • 59、

    展翅高飞 [ zhǎn chì gāo fēi ]

    释义:指鸟展开翅膀远远飞走了。亦比喻充分发挥才能,施展抱负。

    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九回:“这场哭,直哭得那铁佛伤心,石人落泪;风凄云惨,鹤唳猿啼。便是那树上的鸟儿,也忒楞楞展翅高飞。”

  • 60、

    遮天蔽日 [ zhē tiān bì rì ]

    释义:遮蔽天空和太阳。形容事物体积庞大、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三回:“远远望见辽兵盖地而来,黑洞洞遮天蔽日,都是皂雕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