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个人战斗的成语(47个)

  • 1、

    暗渡陈仓 [ àn dù chén cāng ]

    释义:渡:越过;陈仓:古县名,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。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。也隐喻男女私通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暗渡陈仓》第二折:“着樊哙明修栈道,俺可暗度陈仓古道。这楚兵不知是智,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。俺往陈仓古道抄截,杀他个措手不及也。”

  • 2、

    百战百胜 [ bǎi zhàn bǎi shèng ]

    释义:每战必胜。形容所向无敌。

    出处:《孙子·谋攻》:“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。”

  • 3、

    残兵败将 [ cán bīng bài jiàng ]

    释义:战败了的部队。

    出处:明·邵璨《香囊记·败兀》:“我如今连被岳家军杀败,收聚些残兵败将,济不得事,目下就要拔营回去如何?”

  • 4、

    惨不忍睹 [ cǎn bù rěn dǔ ]

    释义:睹:看。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。

    出处:唐·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伤心惨目,有如是耶!”

  • 5、

    出生入死 [ chū shēng rù sǐ ]

    释义: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。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,不顾个人安危。

    出处:《老子》第五十章:“出生入死,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。”

  • 6、

    大获全胜 [ dà huò quán shèng ]

    释义:获:擒获俘虏,夺取敌方辎重;全:完全。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葛令公生遣弄珠儿》:“唐兵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,走得快的,逃了性命,略迟慢些,就成沙场之鬼……梁家大获全胜。”

  • 7、

    弹尽粮绝 [ dàn jìn liáng jué ]

    释义:作战中弹药用完了,粮食也断绝了。指无法继续作战的危险处境。

    出处:宋·杨万里《钤辖赵公墓志铭》:“公挺身与兵,屡捷。七年,粮尽援绝,势不能复支,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。”

  • 8、

    刀光剑影 [ dāo guāng jiàn yǐng ]

    释义: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。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。

    出处:南朝 梁 吴筠《战城南囚首》:“剑光挥夜电,马汗昼成泥。”又《边城将》:“刀含四尺影,剑抱七星文。”

  • 9、

    奋不顾身 [ fèn bù gù shēn ]

    释义:奋勇向前,不考虑个人安危。

    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攻其不备 [ gōng qí bù bèi ]

    释义:其:代词,指敌人。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。

    出处:《孙子·计篇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孤军奋战 [ gū jūn fèn zhàn ]

    释义:奋战:尽全力地战斗。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。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、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。

    出处:《隋书·虞庆则传》:“由是长儒孤军奋战,死者十八九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孤军作战 [ gū jūn zuò zhàn ]

    释义: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。比喻单独办事,没有人支援。

    出处:《隋书·虞庆则传》:“由是长儒孤军奋战,死者十八九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浩浩荡荡 [ hào hào dàng dàng ]

    释义: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。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,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汤汤洪水方割,荡荡怀山襄陵,浩浩滔天。”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荡荡,横夫际涯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克敌制胜 [ kè dí zhì shèng ]

    释义:制服敌人,取得胜利。

    出处:《孙子·虚实》:“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,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溃不成军 [ kuì bù chéng jūn ]

    释义:被打得七零八落,不成队伍。形容惨败。

    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八章:“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,抓住要害猛力击,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两败俱伤 [ liǎng bài jù shāng ]

    释义: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,谁也没得到好处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有顷,两虎果斗,大者伤,小者死,庄子从伤者而刺之,一举果有双虎之功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料敌制胜 [ liào dí zhì shèng ]

    释义:准确地判断敌情,并蠃得胜利。

    出处:汉·扬雄《赵充国颂》:“料敌制胜,威谋靡亢,遂克古戎,还师于京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临阵脱逃 [ lín zhèn tuō táo ]

    释义:临到打仗时逃跑了。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。

    出处:清·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四回:“你们中国的兵勇,一到有起事来 ,不是半途溃散,便是临阵脱逃,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,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乱作一团 [ luàn zuò yī tuán ]

    释义:混杂在一起,形容极为混乱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热风·随感录三十三》:“他拿了儒、道士、和尚、耶教的糟粕,乱作一团,又密密的插入鬼话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你死我活 [ nǐ sǐ wǒ huó ]

    释义:不是你死,就是我活。形容斗争非常激烈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度柳翠》第一折:“世俗人没来由,争长竞短,你死我活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炮火连天 [ pào huǒ lián tiān ]

    释义:形容炮火非常猛烈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六回:“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,何况炮火连天,亲临大敌呢,自然也要逃走了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旗开得胜 [ qí kāi dé shèng ]

    释义: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,就取得了胜利。比喻事情刚一开始,就取得好成绩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射柳捶丸》第四折:“托赖主人洪福,旗开得胜,马到成功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前赴后继 [ qián fù hòu jì ]

    释义:前面的冲上去了,后面的紧跟上来。形容不断投入战斗,奋勇冲杀向前。

    出处:唐·孙樵《祭梓潼神君文》:“跛马愠仆,前仆后踣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枪林弹雨 [ qiāng lín dàn yǔ ]

    释义:枪杆象树林,子弹象下雨。形容战斗激烈。

    出处:清 孙雨林《皖江血》:“此时人心一半改,结局真难测。且画策,枪林弹雨,木坏山颓,江城付劫灰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擒贼先擒王 [ qín zéi xiān qín wáng ]

    释义: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。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甫《前出塞》诗之六:“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尸横遍野 [ shī héng biàn yě ]

    释义:尸体到处横着。形容死者极多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回:“坚驱大军,杀得尸横遍野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视死如归 [ shì sǐ rú guī ]

    释义: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。形容不怕牺牲生命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三军既成阵,使士视死如归,臣不如公子成父。”《吕氏春秋·勿躬》:“三军之士,视死如归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势均力敌 [ shì jūn lì dí ]

    释义:均:平;敌:相当。双方力量相等,不分高低。

    出处:《南史·刘穆之传》:“力敌势均,终相吞咀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硝云弹雨 [ xiāo yún dàn yǔ ]

    释义:硝烟如云,子弹像雨。形容激烈的战斗。

    出处:梁启超《论自治》:“然则岂待与西人相遇于硝云弹雨之中,而后知其胜败之数也?”

  • 30、

    一败如水 [ yī bài rú shuǐ ]

    释义: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,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当第一时期,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,蒋介石打伤了脚,坐飞机回广东去了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一败涂地 [ yī bài tú dì ]

    释义: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天下方扰,诸侯并起,今置将不善,壹败涂地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用兵如神 [ yòng bīng rú shén ]

    释义:调兵遣将如同神人。形容善于指挥作战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五十九回:“为头一个先生,姓樊,名瑞,绰号混世魔王,能呼风唤雨,用兵如神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以弱胜强 [ yǐ ruò shèng qiáng ]

    释义:凭弱小的力量战胜力量强大的。

    出处:邓小平《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》:“抗日战争打了八年,抗美援朝打了三年,我们有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的传统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战无不胜 [ zhàn wú bù shèng ]

    释义:形容强大无比,可以战胜一切。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,身且死,爵且后归,犹为蛇足也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智勇双全 [ zhì yǒng shuāng quán ]

    释义:又有智谋,又很勇敢。

    出处:元·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三折:“某文通三略,武解六韬,智勇双全 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抱头鼠窜 [ bào tóu shǔ cuàn ]

    释义:抱着头,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。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始常山王、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,及争张黡、陈释之事,常山王奉头鼠窜,以归汉王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冲锋陷阵 [ chōng fēng xiàn zhèn ]

    释义:陷:攻破,深入。不顾一切,攻入敌人陈地。形容作战勇猛。

    出处:《北齐书·崔暹传》:“冲锋陷阵,大有其人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出其不意 [ chū qí bù yì ]

    释义:其:代词,对方;不意:没有料到。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。

    出处:《孙子·计篇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乘胜追击 [ chéng shèng zhuī jī ]

    释义:乘:趁着。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,扩大战果。

    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评话·梁史卷上》:“李思安跃马交斗,经二十余合,思安拽枪徉败,退去。单可及乘胜追击。”

  • 40、

    倒戈卸甲 [ dǎo gē xiè jiǎ ]

    释义:比喻放下武器认输。

    出处:《续传灯录》:“雪峰三上投子,九到洞山,为什么倒戈卸甲?”

  • 41、

    一马当先 [ yī mǎ dāng xiān ]

    释义: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。形容领先。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,积极带头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十六回:“即便勒兵列阵,一马当先,驰下山来,犹如天崩地塌之势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知己知彼 [ zhī jǐ zhī bǐ ]

    释义: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,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。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。

    出处:《孙子·谋攻》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战火纷飞 [ zhàn huǒ fēn fēi ]

    释义:形容战斗频仍、激烈。

    出处:浩然《艳阳天》第一二一章:“经过了这场灾祸的考验,好像当年跟着担架队闯了一趟战火纷飞的疆场回来。”

  • 44、

    转败为胜 [ zhuǎn bài wéi shèng ]

    释义:变失败为胜利。

    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其为政也,善因祸而为福,转败而为功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光杆司令 [ guāng gǎn sī lìng ]

    释义:指没有士兵的司令,形容孤立的一个人

    出处: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谢文东是个光杆司令,除了他的五个儿子一个女婿和七个马弁之外,再没有什么军事力量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硝烟弥漫 [ xiāo yān mí màn ]

    释义:弥漫:充满。指战场上炮火充满了整个空间

    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五卷第一章:“掌子面炮声轰响,硝烟弥漫,成千上万的人二十四小时三班倒,轮番在地下作业。”

  • 47、

    献计献策 [ xiàn jì xiàn cè ]

    释义:主动为别人出谋划策

    出处: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一章:“据说早在1958年,她就献计献策,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放出一颗‘工商卫星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