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人有计划性的成语(16个)

  • 1、

    病从口入 [ bìng cóng kǒu rù ]

    释义: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。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。

    出处:晋·傅玄《口铭》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

  • 2、

    病急乱投医 [ bìng jí luàn tóu yī ]

    释义:病势沉重,到处乱请医生。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,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。

    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7回:“紫鹃笑道:‘你也念起佛来,真是新闻!’宝玉笑道:‘所谓病急乱投医了。’”

  • 3、

    防患未然 [ fáng huàn wèi rán ]

    释义:患:灾祸;未然:没有这样,指尚未形成。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。

    出处:《周易·既济》: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。”《乐府诗集·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。”

  • 4、

    防微杜渐 [ fáng wēi dù jiàn ]

    释义:微:微小;杜:堵住;渐:指事物的开端。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,不让它发展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丁鸿传》:“若敕政责躬,杜渐防萌,则凶妖消灭,害除福凑矣。”

  • 5、

    精打细算 [ jīng dǎ xì suàn ]

    释义:打:规划。精密地计划,详细地计算。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。

    出处:冰心《咱们的五个孩子》:“教给他们记帐,看看钱都花在哪里,教给他们精打细算。”

  • 6、

    三思而后行 [ sān sī ér hòu xíng ]

    释义: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

    出处:《南齐书·公冶度》: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”

  • 7、

    三思而行 [ sān sī ér xíng ]

    释义: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

    出处:《南齐书·公冶度》: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”

  • 8、

    事预则立 [ shì yù zé lì ]

    释义:指无论做什么事,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,没有准备就要失败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”

  • 9、

    未雨绸缪 [ wèi yǔ chóu móu ]

    释义:绸缪:紧密缠缚。天还没有下雨,先把门窗绑牢。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豳风·鸱号》:“迨天之未阴雨,彻彼桑土,绸缪牖户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心中有数 [ xīn zhōng yǒu shù ]

    释义: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,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。

    出处: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八章:“春玲要同儒春谈一次,摸摸他的底,心中有数,为她去和老山东交锋做准备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胸有成竹 [ xiōng yǒu chéng zhú ]

    释义: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。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有备无患 [ yǒu bèi wú huàn ]

    释义:患:祸患,灾难。事先有准备,就可以避免祸患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说命中》:“惟事事,乃其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:“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成竹在胸 [ chéng zhú zài xiōng ]

    释义:成竹:现成完整的竹子。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。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祸从口出 [ huò cóng kǒu chū ]

    释义: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。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。

    出处:晋·傅玄《口铭》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病去如抽丝 [ bìng qù rù chōu sī ]

    释义:形容病愈很快而且彻底

    出处:霍达《穆斯林的葬礼》第十章:“可是,这病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,就慢慢儿地养着吧,急也没用。”

形容人有计划性的词语(1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