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生气说不出话的成语(15个)

  • 1、

    藏怒宿怨 [ cáng nù sù yuàn ]

    释义:藏、宿:存留。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。指心怀怨恨,久久难消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仁人之于弟也,不藏怒焉,不宿怨焉。”

  • 2、

    瞠目结舌 [ chēng mù jié shé ]

    释义:瞪:瞪着眼;结舌:说不出话来。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清·霁园主人《夜谭随录·梨花》:“因耳语其故,公子大骇,入舱隐叩细君,细君结舌瞠目。”

  • 3、

    顿口无言 [ dùn kǒu wú yán ]

    释义:张口结舌,说不出话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一百四回:“王庆被范全说得顿口无言。”

  • 4、

    反唇相讥 [ fǎn chún xiāng jī ]

    释义:反唇:回嘴、顶嘴。受到指责不服气,反过来讥讽对方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妇姑不相说(悦),则反唇而相稽。”

  • 5、

    理屈词穷 [ lǐ qū cí qióng ]

    释义:屈:短,亏;穷:尽。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先进》:“是故恶夫佞者”宋·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词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”

  • 6、

    怒气填胸 [ nù qì tián xiōng ]

    释义:胸中充满了愤怒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七回:“却说周瑜怒气填胸,坠于马下,左右急救归船。”

  • 7、

    哑口无言 [ yǎ kǒu wú yán ]

    释义:哑口:象哑巴一样。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八:“‘他也有儿子,少不也要娶媳妇。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?闻得亲母是个知礼之人,亏他怎样说了出来?’一番言语,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。”

  • 8、

    义正辞严 [ yì zhèng cí yán ]

    释义:义:道理;辞:言辞。理由正当充足,措词严正有力。

    出处:宋·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。”

  • 9、

    张口结舌 [ zhāng kǒu jié shé ]

    释义:结舌:舌头不能转动。张着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理屈词穷,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。

    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3回:“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,面红过耳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目瞪口呆 [ mù dèng kǒu dāi ]

    释义: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吓得项王目瞪口呆,动弹不得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语无伦次 [ yǔ wú lún cì ]

    释义:伦次:条理。话讲得乱七八糟,毫无次序。

    出处: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》卷七引《诗眼》:“古人律诗,亦是一片文章,语或似无伦次,而意若贯珠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大吃一惊 [ dà chī yī jīng ]

    释义: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8卷:“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,回身便走,来到后边,望后倒了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如鲠在喉 [ rú gěng zài hóu ]

    释义:鱼骨头卡在喉咙里。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,非常难受。

    出处:汉·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“鲠,食骨留咽中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韦曰:‘骨所以鲠,刺人也。’忠言逆耳,如食骨在喉,故云骨鲠之臣。《汉书》以下皆作骨鲠,字从鱼,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敢怒不敢言 [ gǎn nù bù gǎn yán ]

    释义:敢:胆量大;言:说。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

    出处: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三回:“正是哑子吃黄连,苦在自肚里,敢怒不敢言。”

形容生气说不出话的词语(1个)

  • 敦煌变文1.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。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。王重民等所编《敦煌变文集》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。参见"变文"﹑"敦煌石室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