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一个人口语表达好的成语(67个)

  • 1、

    笨嘴拙舌 [ bèn zuǐ zhuō shé ]

    释义:拙:不巧。形容没有口才,不善言辞。

    出处:杨朔《石油城》:“刘公之低着头,用大手搓着大腿,挺为难地说:‘我这个人,笨嘴拙舌的,谈什么呢?’”

  • 2、

    趁热打铁 [ chèn rè dǎ tiě ]

    释义:铁要趁烧红的时候打。比喻要抓紧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去做。

    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34章:“是的,我们要趁热打铁,一举攻破南阳。”

  • 3、

    出言有章 [ chū yán yǒu zhāng ]

    释义:说话有条理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狐裘黄黄,其容不改,出言有章。行归于周,万民所望。”

  • 4、

    传经送宝 [ chuán jīng sòng bǎo ]

    释义:经:经典,经验。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送给别人。

    出处: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咱们单位年年搞这一套,总结呀,评比呀,传经送宝呀,有多少货真价实的玩艺儿?”

  • 5、

    大吹法螺 [ dà chuī fǎ luó ]

    释义:比喻空口说大话。

    出处:《金光明经·赞叹品》:“吹大法螺,击大法鼓,燃大法炬,雨胜法雨。”

  • 6、

    当头棒喝 [ dāng tóu bàng hè ]

    释义: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,促他醒悟。比喻严厉警告,促使人猛醒过来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黄檗运禅师法嗣·临济义玄禅师》:“上堂,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师亦竖拂子,僧便喝,师亦喝。僧拟议,师便打。”

  • 7、

    点铁成金 [ diǎn tiě chéng jīn ]

    释义: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。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,就使它变得很出色。

    出处:宋·黄庭坚《答洪驹父书》:“古之能为文章者,真能陶冶万物,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,如灵丹一粒,点铁成金也。”

  • 8、

    广开才路 [ guǎng kāi cái lù ]

    释义: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。

    出处:

  • 9、

    厚颜无耻 [ hòu yán wú chǐ ]

    释义:颜:脸面。指人脸皮厚,不知羞耻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”南朝·齐·孔稚圭《北山移文》:“岂可使芳杜厚颜,薜荔蒙耻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欢天喜地 [ huān tiān xǐ dì ]

    释义:形容非常高兴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我现将著夫人诰欶,县君名称,怎生待欢天喜地,两只手儿亲付与他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回光返照 [ huí guāng fǎn zhào ]

    释义:指太阳刚落山时,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。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。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。

    出处:元·杨景贤《刘行首》第三折:“弃死归生,回光返照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火中取栗 [ huǒ zhōng qǔ lì ]

    释义:比喻受人利用,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。

    出处: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·封丹的寓言《猴子与猫》载: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,栗子让猴子吃了,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

  • 13、

    鸡犬升天 [ jī quǎn shēng tiān ]

    释义: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,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,鸡和狗吃了,也都升天了。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,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。

    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道虚》:“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,天下并闻,当时并见,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,鸡犬升天者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将计就计 [ jiāng jì jiù jì ]

    释义: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,反过来对付对方。

    出处:元·李文蔚《张子房圮桥进履》第三折:“将计就计,不好则说是好!”

  • 15、

    借花献佛 [ jiè huā xiàn fó ]

    释义: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。

    出处: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一:“今我女弱不能得前,请寄二花以献于佛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旧瓶装新酒 [ jiù píng zhuāng xīn jiǔ ]

    释义: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。

    出处:《新约·马太福音》第九章。耶稣说:“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;若是这样,皮袋就裂开,酒漏出来,连皮袋也坏了。唯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,两样就都保全了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侃侃而谈 [ kǎn kǎn ér tán ]

    释义:理直气壮、从容不迫地说话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口若悬河 [ kǒu ruò xuán hé ]

    释义:讲起话来滔滔不绝,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。形容能说会辨,说起来没个完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狼子野心 [ láng zǐ yě xīn ]

    释义:狼子:狼崽子。狼崽子虽幼,却有凶恶的本性。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,习性难改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谚曰:狼子野心。是乃狼也,其可畜乎?”

  • 20、

    理屈词穷 [ lǐ qū cí qióng ]

    释义:屈:短,亏;穷:尽。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先进》:“是故恶夫佞者”宋·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词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立地成佛 [ lì dì chéng fó ]

    释义:佛家语,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,弃恶从善,即可成佛。此为劝善之语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昭觉勤禅师法嗣》:“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。飏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灵丹妙药 [ líng dān miào yào ]

    释义:非常灵验、能起死回生的奇药。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。

    出处:元 无名氏《玩江亭》第二折:“灵丹妙药都不用,吃的是生姜大蒜辣憨葱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能说会道 [ néng shuō huì dào ]

    释义:形容很会讲话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四回:“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,又长了一张巧嘴,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,在人跟前能说惯道,抓尖要强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能说惯道 [ néng shuō guàn dào ]

    释义:形容人口才好,很会讲话。

    出处:明·无名氏《渔樵闲话》第三折:“但熟甜瓜软处偏捏,蜡枪头会道能说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七上八下 [ qī shàng bā xià ]

    释义:形容心里慌乱不安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十六回:“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强词夺理 [ qiǎng cí duó lǐ ]

    释义:强词:强辩;夺:争。指无理强辩,明明没理硬说有理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座上一人忽日:‘孔明所言,皆强词夺理,均非正论,不必再言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深入人心 [ shēn rù rén xīn ]

    释义:指理论、学说、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十回:“且君新得诸侯,非有存亡兴灭之德,深入人心,恐诸侯之兵,不为我用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顺手牵羊 [ shùn shǒu qiān yáng ]

    释义: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。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。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效马效羊者右牵之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死里逃生 [ sǐ lǐ táo shēng ]

    释义: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,幸免于死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半万贼兵,卷浮云片时扫净,俺一家儿死里逃生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肆无忌惮 [ sì wú jì dàn ]

    释义:肆:放肆;忌:顾忌;惮:害怕。非常放肆,一点没有顾忌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小人之(反)中庸也,小人而无忌惮也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头头是道 [ tóu tóu shì dào ]

    释义:本为佛家语,指道无所不在。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。

    出处:《续传灯录·慧力洞源禅师》:“方知头头皆是道,法法本圆成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投鼠忌器 [ tóu shǔ jì qì ]

    释义:投:用东西去掷;忌:怕,有所顾虑。想用东西打老鼠,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。比喻做事有顾忌,不敢放手干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里谚曰:‘欲投鼠而忌器’,此善谕也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推陈出新 [ tuī chén chū xīn ]

    释义: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,剔除其糟粕,吸取其精华,创造出新的文化。

    出处:清·戴延年《秋灯丛话·忠勇祠联》:“不特推陈出新,饶有别致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万应灵丹 [ wàn yìng líng dān ]

    释义:能治各种病的灵药。比喻一种能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办法。

    出处:

  • 35、

    娓娓而谈 [ wěi wěi ér tán ]

    释义:连续不倦地谈论着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 小说二集序》:“只如熟人相对,娓娓而谈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现身说法 [ xiàn shēn shuō fǎ ]

    释义:佛教用语。指佛力广大,能现出种种人相,向人说法。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。

    出处:《愣严经》卷六:“我与彼前,皆现其身,而为说法,令其成就。”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一:“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象牙之塔 [ xiàng yá zhī tǎ ]

    释义:指主张“为艺术而艺术”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。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集外集拾遗 关于知识阶级》:“现在比较安全一点的,还有一条路,而不做时评而作艺术家,要为艺术而艺术。住在‘象牙之塔’里,目前自然要比别处平安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新陈代谢 [ xīn chén dài xiè ]

    释义:陈:陈旧的;代:替换;谢:凋谢,衰亡。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。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,代替旧的事物。

    出处:郭沫若《少年时代 黑猫》:“辛亥革命以后,因宦海中起了新陈代谢的宏波,于是政法风更成了狂风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悬河泻水 [ xuán hé xiè shuǐ ]

    释义:悬河:瀑布;泻水:水很快地往下流。河水直往下泻。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郭子玄语议,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《晋书·郭象传》:“听象语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

  • 40、

    言不由衷 [ yán bù yóu zhōng ]

    释义:由:从;衷:内心。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,即说的不是真心话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 “信不由中,质无益也。”杨伯峻注:“人言为信,中同衷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言之凿凿 [ yán zhī záo záo ]

    释义:凿凿:确实。形容说得非常确实。

    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段氏》:“言之凿凿,确可信据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一分为二 [ yī fēn wéi èr ]

    释义:哲学用语,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,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。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,看到积极方面,也看到消极方面。

    出处:宋·邵雍《皇极经世绪言》第七卷:“是故一分为二,二分为四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一穷二白 [ yī qióng èr bái ]

    释义:穷:指物质基础差;白:指文化和科学落后。比喻基础差,底子薄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论十大关系》:“我曾经说过,我们一为'穷',二为'白'。'穷'就是没有多少工业,农业也不发达。'白'就是一张白纸,文化水平、科学水平都不高。

  • 44、

    有案可稽 [ yǒu àn kě jī ]

    释义:案:案卷,文书;稽:查考。指有证据可查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“友谊”,还是侵略》:“尊重中国行政和领土的完整,以及反对任何外国控制中国等等,这是有案可稽的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以牙还牙 [ yǐ yá huán yá ]

    释义:用牙咬来对付牙咬。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。

    出处:《旧约全书·申命记》: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,以手还手,以脚还脚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长生不死 [ cháng shēng bū sǐ ]

    释义:生命长存,永不死亡。

    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辨问》:“长生不死,以此责圣人,何其多乎?”

  • 47、

    出口成章 [ chū kǒu chéng zhāng ]

    释义:说出话来就成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,口才好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狐裘黄黄,其容不改,出言成章。”

  • 48、

    敝帚自珍 [ bì zhǒu zì zhēn ]

    释义:敝:破的,坏的;珍:爱惜。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。比喻东西虽然不好,自己却很珍惜。

    出处:汉·刘珍《东观汉纪·光武帝纪》:“一量放兵纵火,闻之可以酸鼻。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。”宋·陆游《秋思》:“遗簪见取终安用,敝帚虽微亦自珍。”

  • 49、

    含糊其词 [ hán hú qí cí ]

    释义:含糊:不明确,不清晰。词:话语。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,不清楚,不明确。

    出处:唐·陆贽《论缘边守备事宜壮》:“即相执证,理全辨明,朝廷每为含糊,未尝穷究曲直。”

  • 50、

    理直气壮 [ lǐ zhí qì zhuàng ]

    释义:理由充分,说话气势就壮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卷三十一:“便捉我到阎罗殿前,我也理直气壮,不怕甚的。”

  • 51、

    利令智昏 [ lì lìng zhì hūn ]

    释义: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,把什么都忘了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鄙谚曰:‘利令智昏。’平原君(赵胜)负冯亭邪说,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,邯郸几亡。”

  • 52、

    巧舌如簧 [ qiǎo shé rú huáng ]

    释义:舌头灵巧,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。形容花言巧语,能说会道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”

  • 53、

    脱胎换骨 [ tuō tāi huàn gǔ ]

    释义:原为道教用语。指修道者得道以后,就转凡胎为圣胎,换凡骨为仙骨。现比喻通过教育,思想得到彻底改造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惠洪《冷斋夜话》卷一:“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,谓之换骨法;窥入其意而形容之,谓之夺胎法。”

  • 54、

    五湖四海 [ wǔ hú sì hǎi ]

    释义:指全国各地,有时也指世界各地。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。

    出处:《周礼·夏官·职方氏》:“其浸五湖。”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”唐·吕岩《绝句》:“斗笠为帆扇作舟,五湖四海任遨游。”

  • 55、

    一尘不染 [ yī chén bù rǎn ]

    释义:原指佛教徒修行时,排除物欲,保持心地洁净。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,坏风气的影响。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、干净。

    出处:唐·释道世《法苑珠林》:“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,土不著足,随岚风来,吹破土山,令散为尘,乃至一尘不著佛身。”宋·张耒《腊月小雪后圃梅开》:“一尘不染香到骨,姑射仙人风露身。”

  • 56、

    以眼还眼 [ yǐ yǎn huán yǎn ]

    释义:用瞪眼回击瞪眼。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。

    出处:《旧约全书·申命记》: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,以手还手,以脚还脚。”

  • 57、

    只争朝夕 [ zhǐ zhēng zhāo xī ]

    释义:朝:早晨;夕:晚上;朝夕:形容时间短暂。比喻抓紧时间,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》:“多少事,从来急;天地转,光阴迫。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”

  • 58、

    振振有词 [ zhèn zhèn yǒu cí ]

    释义:理直气壮的样子。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,说个不休。

    出处:清·梁启超《关税权问题》:“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,既振振有词,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,以授之口实也。”

  • 59、

    滔滔不绝 [ tāo tāo bù jué ]

    释义:滔滔:形容流水不断。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。指话很多,说起来没个完。

    出处:五代后周·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走丸之辩》:“张九龄善谈论,每与宾客议论经旨,滔滔不竭,如下阪走丸也。”

  • 60、

    笨口拙舌 [ bèn kǒu zhuō shé ]

    释义:没有口才,不善言谈

    出处:秦兆阳《在田野上前进》第一章:“部队作风,说话又尖又硬,丝毫不留情面,又满有一套理论,笨口拙舌的大老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