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别人埋怨的成语(34个)

  • 1、

    不辞劳苦 [ bù cí láo kǔ ]

    释义:辞:推托。劳苦:劳累辛苦。不逃避劳累辛苦。形容人不怕吃苦,毅力强。

    出处:唐·牛肃《纪闻·吴保安》:“今日之事,请不辞劳苦。”

  • 2、

    嘟嘟哝哝 [ dū dū nóng nóng ]

    释义:连续地小声地自言自语。有时也带有抱怨的意思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八回:“这个人定要疯了!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,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。”

  • 3、

    口碑载道 [ kǒu bēi zài dào ]

    释义: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七:“劝君不用镌顽石,路上行人口似碑。”

  • 4、

    牢骚满腹 [ láo sāo mǎn fù ]

    释义:一肚子委曲、不满的情绪。

    出处: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自己这一年来,牢骚满腹,一触即发。”

  • 5、

    埋天怨地 [ mán tiān yuàn dì ]

    释义:抱怨天,埋怨地。形容对什么都抱怨。

    出处:元·郑廷玉《看钱奴》第一折:“每日在吾庙里,埋天怨地。”

  • 6、

    满腹牢骚 [ mǎn fù láo sāo ]

    释义:牢骚:抑郁不平之感。一肚子的不满情绪。形容心情极为抑郁,很不得意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4回:“那里晓得他一腔心事,满腹牢骚,他正在那里难过,那里还有心肠再叫别人呢。”

  • 7、

    怒发冲冠 [ nù fà chōng guān ]

    释义:指愤怒得头发直竖,顶着帽子。形容极端愤怒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盗跖闻之大怒,目如明星,发上指冠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

  • 8、

    怒气冲天 [ nù qì chōng tiān ]

    释义:怒气部上天空。形容愤怒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“我和他有甚恩情相顾恋,待不沙又怕背了这恩人面,只落的嗔嗔忿忿,伤心切齿,怒气冲天。”

  • 9、

    任劳任怨 [ rèn láo rèn yuàn ]

    释义:任:担当,经受。不怕吃苦,也不怕招怨。

    出处: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刺权》:“夫食万人之力者,蒙其忧,任其怨劳。”《汉书·石显传》:“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,任天下之怨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人怨天怒 [ rén yuàn tiān nù ]

    释义:人民怨恨,天公震怒。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,引起普遍的愤怒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自是士林愤痛,人怨天怒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三年五载 [ sān nián wǔ zài ]

    释义:三、五:表示大概数量;载:年。指多年。

    出处:元·杨文奎《儿女团圆》第二折:“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,看看衰迈,还有甚精金响钞,暗暗藏埋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天怒人怨 [ tiān nù rén yuàn ]

    释义:天公震怒,人民怨恨。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,引起普遍的愤怒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自是士林愤痛,人怨天怒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怨气冲天 [ yuàn qì chōng tiān ]

    释义:形容怨恨情绪极大。

    出处:明 无名氏《精忠记 应真》:“今下方黑气冲天,我佛慧眼一观,乃是临安秦桧屈陷忠臣岳飞父子,幽魂不散,怨气冲天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怨入骨髓 [ yuàn rù gǔ suǐ ]

    释义:恨到骨头里。形容怨恨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文公夫人,秦女也,为秦三囚将请曰:‘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,愿令此三人妇,令我君得自愉烹之。’晋君许之,归秦三将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怨声载道 [ yuàn shēng zài dào ]

    释义:载:充满。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。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。

    出处:《诗比·大雅·生民》:“实覃实訏,厥声载路。”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开门受赂,署用非次,天下纷然,怨声满道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怨天尤人 [ yuàn tiān yóu rén ]

    释义:天:天命,命运;尤:怨恨,归咎。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,一味报怨天,责怪别人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,知我者其天乎!”

  • 17、

    议论纷纷 [ yì lùn fēn fēn ]

    释义:形容意见不一,议论很多。

    出处:语出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是以远近狐疑,议论纷错者也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怨气满腹 [ yuàn qì mǎn fù ]

    释义:胸中充满了怨恨的情绪。形容怨愤之气极大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祭祀志上》:“即位三十年,百姓怨气满腹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怨天忧人 [ yuàn tiān yóu rén ]

    释义:怨:怨恨;天:命运;忧:责怪。怨恨天命,责怪别人。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,埋怨别人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怨天怨地 [ yuàn tiān yuàn dì ]

    释义:抱怨天又抱怨地。形容埋怨不休。

    出处:元·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三折:“到今日,悔,悔,悔。也是我前世前缘,自作自受,怨天怨地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啧有烦言 [ zé yǒu fán yán ]

    释义:啧:争辩;烦言:气愤不满的话。形容议论纷纷,报怨责备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会同难,啧有烦言,莫之治也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自言自语 [ zì yán zì yǔ ]

    释义: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桃花女》第四折:“你这般鬼促促的,在这自言自语,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?”

  • 23、

    歌功颂德 [ gē gōng sòng dé ]

    释义:歌、颂:颂扬。颂扬功绩和德行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民怨沸腾 [ mín yuàn fèi téng ]

    释义: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。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清·赵翼《二十二史札记》卷二十八:“自古大兵大役,未有不民怨沸腾,丧国亡身者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有口皆碑 [ yǒu kǒu jiē bēi ]

    释义:碑:指记功碑。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。比喻人人称赞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七:“劝君不用镌顽石,路上行人口似碑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自怨自艾 [ zì yuàn zì yì ]

    释义:怨:怨恨;艾:割草,改正。自己悔恨,自己改正。现指悔恨自己的错误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孟轲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太甲悔过,自怨自艾,于桐处仁迁义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嘟嘟囔囔 [ dū dū nāng nāng ]

    释义:不断地、含混地自言自语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5回:“一面向宝玉脸上用指头画了几画,口内嘟嘟囔囔的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怨声满道 [ yuàn shēng mǎn dào ]

    释义: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。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。

    出处:开门受赂,署用非次,天下纷然,怨声满道。 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

  • 29、

    含恨九泉 [ hán hèn jiǔ quán ]

    释义:指抱怨而死,在地下还带着怨恨

    出处: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18回:“只因去寻吴瑞庵,遂被功名耽延岁月,归来迟了,以致白小姐含恨九泉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抑郁不平 [ yì yù bù píng ]

    释义:抑郁:压抑郁闷。内心压抑郁闷,心中愤愤不平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64回:“只这七个字,那种抑郁不平之气,也就可想了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经验教训 [ jīng yàn jiào xùn ]

    释义: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

    出处:邓小平《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历史经验教训说明,不开放不行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埋三怨四 [ mán sān yuàn sì ]

    释义:事事埋怨

    出处: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下卷:“‘我堂客总是埋三怨四,’谢庆元讲到这里,侧耳听听帐子里已经起的均匀微细的鼾息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怨词詈语 [ yuàn cí lì yǔ ]

    释义:抱怨与骂人的话语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四卷:“这老妪独居,谁人到此,亦有诗句?足见怨词詈语遍于人间矣!”

形容别人埋怨的词语(1个)

  • 二十二史1.清乾隆初年刊行《明史》,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。清钱大昕着有《二十二史考异》﹑清赵翼着有《二十二史札记》。参见"二十一史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