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有虚有实的成语(10个)

  • 1、

    避难就易 [ bì nán jiù yì ]

    释义:就:凑近,靠近。躲开难的,去找容易的做。也指做事情先从容易的做起。

    出处:《元史·文宗本纪》四:“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,久不视事,及迁同知储政院事,即就职,侥幸巧宦避难就易。”

  • 2、

    声东击西 [ shēng dōng jī xī ]

    释义:声:声张。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,实际上却攻打西边。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。

    出处: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故用兵之道,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,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,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,将欲西而示之以东,……”唐·杜佑《通典·兵六》说:“声言击东,其实击西。”

  • 3、

    避重就轻 [ bì zhòng jiù qīng ]

    释义:指回避重的责任,只拣轻的来承担。也指回避要点,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。

    出处:宋·刘挚《侍御史黄君墓志铭》:“民始不以多男为患,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。”

  • 4、

    避实击虚 [ bì shí jī xū ]

    释义:指避开敌人的主力,找敌人的弱点进攻。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。

    出处:《孙子·虚实》:“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”

  • 5、

    避实就虚 [ bì shí jiù xū ]

    释义:指避开敌人的主力,找敌人的弱点进攻。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。

    出处:《孙子·虚实》:“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”

  • 6、

    虚虚实实 [ xū xū shí shí ]

    释义:假假真真,以假乱真。指军事上讲究策略,善于迷惑对方。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、实写并用,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九回:“岂不闻兵法‘虚虚实实’之论?操虽能用兵,只此可以瞒过他也。”

  • 7、

    以假乱真 [ yǐ jiǎ luàn zhēn ]

    释义:以:用;乱:混乱。用假的东西去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。

    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》:“馀分闰位,谓以伪乱真耳。”

  • 8、

    如影随形 [ rú yǐng suí xíng ]

    释义:好象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。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,常在一起。

    出处:《管子·任法》:“然故下之事上也,如响之应声也;臣之事主也,如影之从形也。”汉·刘向《说苑·君道》:“故天之应人,如影之随形,响之效声者也。”

  • 9、

    虚实失度 [ xū shí shī dù ]

    释义:失度:失调。虚与实失去平衡

    出处: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力命》:“一曰矫氏,二曰愈氏,三曰卢氏,诊其所疾,矫氏谓季梁曰:‘汝寒温不节,虚实失度。’”

  • 10、

    不知虚实 [ bù zhī xū shí ]

    释义:虚实:或虚或实,情况。泛指不掌握或虚或实的内部情况

    出处:《汉晋春秋》:“向者不知虚实,故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