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成语形容假的变成真的(13个)

  • 1、

    古往今来 [ gǔ wǎng jīn lái ]

    释义:从古到今。

    出处: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往古今来谓之宙,四方上下谓之宇。”

  • 2、

    混淆是非 [ hùn xiáo shì fēi ]

    释义: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,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。

    出处:清·陶曾佑《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》:“锢蔽见闻,淆混是非。”

  • 3、

    三人成虎 [ sān rén chéng hǔ ]

    释义: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,听的人就信以为真。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:“夫市之无虎明矣,然而三人言而成虎。”

  • 4、

    三告投杼 [ sān gào tóu zhù ]

    释义: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也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惧,投杼逾墙而走。

  • 5、

    无中生有 [ wú zhōng shēng yǒu ]

    释义:道家认为,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把没有的说成有。比喻毫无事实,凭空捏造。

    出处:《老子》:“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”

  • 6、

    信以为真 [ xìn yǐ wéi zhēn ]

    释义:相信他是真的。指把假的当作真的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李汧公穷邸遇侠客》:“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,在人前夸炫家世,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,信以为真,把他十分敬重。”

  • 7、

    以讹传讹 [ yǐ é chuán é ]

    释义:以:拿,把;讹:谬误。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,越传越错。

    出处:宋·俞琰《席上腐谈》:“世上相传女娲补天炼五色石于此,故名采石,以讹传讹。”

  • 8、

    曾参杀人 [ zēng shēn shā rén ]

    释义:比喻流言可畏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……其母惧,投杼逾墙而走。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,而三人疑之,则慈母不能信也。”

  • 9、

    众口铄金 [ zhòng kǒu shuò jīn ]

    释义:铄:熔化。形容舆论力量大,连金属都能熔化。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。

    出处: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众口一词 [ zhòng kǒu yī cí ]

    释义: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。

    出处:宋·欧阳修《论议濮安懿王典礼札子》:“众口一辞(词),纷然不正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众心成城 [ zhòng xīn chéng chéng ]

    释义:指万众一心,如坚固城堡。比喻众人团结一致,力量无比强大。

    出处: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”韦昭注:“众心所好,莫之能败,其固如城也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毁于一旦 [ huǐ yú yī dàn ]

    释义:于:在;一旦:一天。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毁掉。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毁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