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害怕不敢出声的成语(103个)

  • 1、

    闭口不言 [ bì kǒu bù yán ]

    释义:紧闭着嘴,什么也不说。

    出处: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刺复》:“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,倪大夫闭口不言。”

  • 2、

    不寒而栗 [ bù hán ér lì ]

    释义:栗:畏惧,发抖。不冷而发抖。形容非常恐惧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,其后郡中不寒而栗,滑民佐吏为治。”

  • 3、

    不可向迩 [ bù kě xiàng ěr ]

    释义:迩:近。不可接近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,其犹可扑灭。”

  • 4、

    不声不响 [ bù shēng bù xiǎng ]

    释义:指不说话;不出声。

    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十一:“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,那一定是失败者。”

  • 5、

    诚惶诚恐 [ 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 ]

    释义:诚:实在,的确;惶:害怕;恐:畏惧。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。

    出处:汉·杜诗《乞退郡疏》:“奉职无效,久窃禄位,令功臣怀愠,诚惶诚恐。”

  • 6、

    触目惊心 [ chù mù jīng xīn ]

    释义:看见某种严重情况,心里感到震惊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昌黎集·贞曜先生墓志铭》:“及其为诗,刿目怵心。”

  • 7、

    怛然失色 [ dá rán shī sè ]

    释义:怛:畏惧,恐惧。指因害怕而变脸色。

    出处:宋·苏洵《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》:“闻介马万骑驰过,剑槊相摩,终夜有声,人者怛然失色。”

  • 8、

    大惊失色 [ dà jīng shī sè ]

    释义:非常害怕,脸色都变了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群臣皆惊愕失色,莫敢发言。”

  • 9、

    担惊受怕 [ dān jīng shòu pà ]

    释义: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为兵戈担惊受恐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胆裂魂飞 [ dǎn liè hún fēi ]

    释义:裂:破裂。魂:魂灵、神志。胆也破了,魂也飞了。形容极度害怕、恐慌。

    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一回:“秦凤一闻此言,胆裂魂飞,忙忙奏知李娘娘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胆小怕事 [ dǎn xiǎo pà shì ]

    释义:胆子非常小,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,怕惹麻烦。

    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9回:“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,遇着的,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、花天酒地的浪子,不然便是胆小怕事、买进卖出的商人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胆战心寒 [ dǎn zhàn xīn hán ]

    释义:战:发抖。形容害怕之极。

    出处:《古今杂剧·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怕的是城荒国破,常子是胆战心寒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胆战心惊 [ dǎn zhàn xīn jīng ]

    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顿口无言 [ dùn kǒu wú yán ]

    释义:张口结舌,说不出话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一百四回:“王庆被范全说得顿口无言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胆颤心惊 [ dǎn chàn xīn jīng ]

    释义:颤:发抖。形容非常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士女随迁》:“生长升平,谁曾惯遭离乱,苦怎言。胆颤心惊,如何可免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担惊受恐 [ dān jīng shòu kǒng ]

    释义:担心害怕。指常处在惊吓、恐惧之中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为兵戈担惊受恐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风起云涌 [ fēng qǐ yún yǒng ]

    释义:大风刮起,乌云涌现。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,声势很盛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划然长啸,草木震动,山鸣谷应,风起水涌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风雨交加 [ fēng yǔ jiāo jiā ]

    释义:又是刮风,又是下雨。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。

    出处:清 梁章钜《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》:“冬至前后,则连日阴噎,风雨交加,逾月不止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风雨如晦 [ fēng yǔ rú huì ]

    释义:指白天刮风下雨,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。形容政治黑暗,社会不安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郑风·风雨》:“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敢怒而不敢言 [ 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 ]

    释义: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。指慑于威胁,胸中愤怒不敢吐露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高不可攀 [ gāo bù kě pān ]

    释义:攀: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。高得手也攀不到。形容难以达到。也形容人高高在上,使人难接近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回:“小弟撺空离地不过五六丈,此树高不可攀,何能摘他?这是‘癞虾蟆想吃天鹅肉’了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敢怨而不敢言 [ gǎn yuàn ér bù gǎn yán ]

    释义: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。

    出处:宋·邓牧《伯牙琴·吏道》:“吏无避忌,白昼肆行,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,敢怒而不敢诛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寒蝉仗马 [ hán chán zhàng mǎ ]

    释义:仗马:皇宫仪仗中的立马。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。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。

    出处:《新唐书·李林甫传》:“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?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,一鸣则黜之矣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骇人听闻 [ hài rén tīng wén ]

    释义:骇:震惊。使人听了非常吃惊、害怕。

    出处:宋·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东角楼街巷》:“南通一巷,谓之界身,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,屋宇雄壮,门面广阔,望之森然,每一交易,动即千万,骇人闻见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寒毛卓竖 [ hán máo zhuó shù ]

    释义:汗毛都竖立起来。形容非常恐怖,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。

    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降魔变文》:“见者寒毛卓竖,舍利佛独自安然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寒心酸鼻 [ hán xīn suān bí ]

    释义:寒心:心中战粟;酸鼻:鼻子辛酸。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。

    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孤子寡妇,寒心酸鼻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汗流浃背 [ hàn liú jiā bèi ]

    释义:浃:湿透。汗流得满背都是。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。现也形容出汗很多,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伏皇后纪》:“操出,顾左右,汗流浃背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惶恐不安 [ huáng kǒng bù ān ]

    释义:内心害怕,十分不安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人民正营,无所措手足。”唐·颜师古注:“正营,惶恐不安之意也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魂飞魄散 [ hún fēi pò sàn ]

    释义: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。形容惊恐万分,极端害怕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心之精爽,是谓魂魄;魂魄去之,何以能久?”

  • 30、

    魂不附体 [ hún bù fù tǐ ]

    释义:附:依附。灵魂离开了身体。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。

    出处:元·乔梦符《金钱记》第一折:“使小生魂不附体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缄口结舌 [ jiān kǒu jié shé ]

    释义:闭口不说话。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。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。

    出处:汉·王充《潜夫论》:“智士所以钳口结舌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谨小慎微 [ jǐn xiǎo shèn wēi ]

    释义:过分小心谨慎,缩手缩脚,不敢放手去做。

    出处: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动不失时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噤若寒蝉 [ jìn ruò hán chán ]

    释义:噤:闭口不作声。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。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杜密传》:“刘胜位为大夫,见礼上宾,而知善不荐,闻恶无言,隐情惜己,自同寒蝉,此罪人也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惊魂未定 [ jīng hún wèi dìng ]

    释义: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谢量移汝州表》:“只影自怜,命寄江湖之上;惊魂未定,梦游缧绁之中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惊愕失色 [ jīng è shī sè ]

    释义:失色: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。惊恐得改变了神色。形容十分吃惊。

    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·上卷》:“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,将士皆惊愕失色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惊弓之鸟 [ jīng gōng zhī niǎo ]

    释义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。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;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惊心动魄 [ jīng xīng dòng pò ]

    释义: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南朝梁·钟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,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惊涛骇浪 [ jīng tāo hài làng ]

    释义:汹涌吓人的浪涛。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。

    出处:唐·田颖《玉山堂文集·海云楼记》:“人当既静之时,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,未尝不惕然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惊天动地 [ jīng tiān dòng dì ]

    释义: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冢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
  • 40、

    敬而远之 [ jìng ér yuǎn zhī ]

    释义:表面上表示尊敬,实际上不愿接近。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缄口不言 [ jiān kǒu bù yán ]

    释义:缄:封闭。封住嘴巴,不开口说话。

    出处:《明史·何遵传》:“正德间,给事、御史挟势凌人,趋权择便,凡朝廷大阙失,群臣大奸恶,缄口不言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理屈词穷 [ lǐ qū cí qióng ]

    释义:屈:短,亏;穷:尽。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先进》:“是故恶夫佞者”宋·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词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七上八下 [ qī shàng bā xià ]

    释义:形容心里慌乱不安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十六回:“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。”

  • 44、

    竖起脊梁 [ shù qǐ jí liáng ]

    释义:比喻振作精神。

    出处:宋·陈亮《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》:“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,然正大之体,挺特之气,竖起脊梁,当时轻重有无,独于门下归心而已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缩手缩脚 [ suō shǒu suō jiǎo ]

    释义: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。也形容做事胆小,顾虑多,不敢放手。

    出处: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六回:“喊了许久,店家方拿了一盏灯,缩手缩脚的进来,嘴里还喊道:'好冷呀!'”

  • 46、

    缩头缩脑 [ suō tóu suō nǎo ]

    释义:形容害怕不敢向前,或胆小不敢出头负责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 “碰壁”之后》:“但是我也说明了几句我所以来校的理由,并要求学校当局今天缩头缩脑办法的解答。”

  • 47、

    提心吊胆 [ tí xīn diào dǎn ]

    释义: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众僧闻得此言,一个个提心吊胆,告天许愿。”

  • 48、

    天翻地覆 [ tiān fān dì fù ]

    释义:覆:翻过来。形容变化巨大。也形容闹得很凶。

    出处:唐·刘商《胡笳十八拍》六:“天翻地覆谁得知?如今正南看北斗。”

  • 49、

    天旋地转 [ tiān xuán dì zhuàn ]

    释义:天地转动。比喻重大的变化。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天旋地转回龙驭,到此踌躇不能去。”

  • 50、

    褪后趋前 [ tuì hòu qū qián ]

    释义:形容前前后后向人献殷勤。

    出处:

  • 51、

    退避三舍 [ tuì bì sān shě ]

    释义:舍: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。主动退让九十里。比喻退让和回避,避免冲突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晋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”

  • 52、

    望而生畏 [ wàng ér shēng wèi ]

    释义:畏:恐惧,害怕。看见了就害怕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尧曰》:“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俨然人望而畏之,斯不亦威而不猛乎?”

  • 53、

    畏首畏尾 [ wèi shǒ wèi wěi ]

    释义:畏:怕,惧。前也怕,后也怕。比喻做事胆子小,顾虑多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文公十七年》:“畏首畏尾,身其余几?”

  • 54、

    畏缩不前 [ wèi suō bù qián ]

    释义:畏惧退缩,不敢前进。

    出处: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:“唐介始弹张尧佐,谏官皆上疏,及弹文彦博,则吴奎畏缩不前,当时谓拽动阵脚。”

  • 55、

    畏葸不前 [ wèi xǐ bù qián ]

    释义:畏惧退缩,不敢前进。

    出处: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:“唐介始弹张尧佐,谏官皆上疏,及弹文彦博,则吴奎畏葸不前,当时谓拽动阵前。”

  • 56、

    无所措手足 [ wú suǒ cuò shǒu zú ]

    释义:手脚没有地方放。形容没有办法,不知如何是好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

  • 57、

    无所措手 [ wú suǒ cuò shǒu ]

    释义:形容没有办法,不知如何是好。同“无所错手足”。

    出处:《宋史·韩琦传》:“迨置市易务,而小商细民,无所措手。”

  • 58、

    小心谨慎 [ xiǎo xīn jǐn shèn ]

    释义:形容言行慎重,不敢疏忽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出入禁闼二十余年,小心谨慎,未尝有过。”

  • 59、

    心惊胆战 [ xīn jīng dǎn zhàn ]

    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
  • 60、

    心惊肉跳 [ xīn jīng ròu tiào ]

    释义:形容担心灾祸临头,恐慌不安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三折:“不知怎么,这一会儿心惊肉战,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