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面面三刀的的成语(15个)

  • 1、

    表里不一 [ biǎo lǐ bù yī ]

    释义:表面与内在不一样。

    出处:《逸周书·谥法解》:“行见中外曰悫。”

  • 2、

    居心不良 [ jū xīn bù liáng ]

    释义:居心:存心;良:善。存心不善。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。

    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卿居心不净,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。”

  • 3、

    口蜜腹剑 [ kǒu mì fù jiàn ]

    释义: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。

    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玄宗天宝元年》:“世谓李林甫‘口有蜜,腹有剑’。”

  • 4、

    两面三刀 [ liǎng miàn sān dāo ]

    释义:比喻耍两面派手法,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。

    出处: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岂知他有两面三刀,向夫主厮搬调。”

  • 5、

    三头两面 [ sān tóu liǎng miàn ]

    释义: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。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。

    出处:唐·李商隐《杂篡·愚昧》:“三头二面趋奉人。”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二十:“上堂七手八脚,三头两面,耳听不闻,眼觑不见,苦乐逆顺,打成一片。”

  • 6、

    上行下效 [ shàng xíng xià xiào ]

    释义:效:仿效,跟着学。上面的人怎么做,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。

    出处:汉·班固《白虎通·三教》:“教者,效也,上为之,下效之。”《旧唐书·贾曾传》:“上行下效,淫俗将成。”

  • 7、

    心口不一 [ xīn kǒu bù yī ]

    释义: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。形容人的虚伪、诡诈。

    出处: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八十二回:“我是这们个直性子,希罕就说希罕,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。”

  • 8、

    言不由衷 [ yán bù yóu zhōng ]

    释义:由:从;衷:内心。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,即说的不是真心话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 “信不由中,质无益也。”杨伯峻注:“人言为信,中同衷。”

  • 9、

    阳奉阴违 [ yáng fèng yīn wéi ]

    释义:阳:表面上;奉:遵守,听从;阴:暗地里。指玩弄两面派手法,表面上遵从,暗地里违背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十七回:“亦曾当面劝过他,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,也就奈何他不得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叶公好龙 [ yè gōng hào lóng ]

    释义:叶公:春秋时楚国贵族,名子高,封于叶(古邑名,今河南叶县)。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,实际上并不真爱好。

    出处: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》记载: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,器物上刻着龙,房屋上也画着龙。真龙知道了,来到叶公家里,把头探进窗子。叶公一见,吓得拔腿就跑。

  • 11、

    阴阳怪气 [ yīn yáng guài qì ]

    释义:形容态度怪癖,冷言冷语,不可捉摸。

    出处: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二幕:“他们哪一个是想顺我的心?哪一个不是阴阳怪气?”

  • 12、

    表里如一 [ biǎo lǐ rú yī ]

    释义:表:外表;里:内心。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。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。

    出处:《朱子全书·论语》:“行之以忠者,是事事要着实,故某集注云:‘以忠,则表里如一。’”

  • 13、

    口是心非 [ kǒu shì xīn fēi ]

    释义:嘴里说得很好,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
    出处:《抱朴子·微旨》:“口是心非,背向异辞。”汉·桓谭《新论·辨惑》:“如非其人,口是而心非者,虽寸断支解,而道犹不出也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实事求是 [ shí shì qiú shì ]

    释义:指从实际对象出发,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,认识事物的本质。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河间献王刘德传》:“修学好古,实事求是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耍两面派 [ shuǎ liǎng miàn pài ]

    释义:耍两面手法,表里不一,指对斗争双方都采取敷衍的行为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的序言和按语》:“反革命分子怎样耍两面派手法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