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形容小牛的成语(44个)

  • 1、

    搏牛之虻 [ bó niú zhī méng ]

    释义: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,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。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夫搏牛之(虻),不可以破虮虱。”

  • 2、

    椎牛歃血 [ chuí niú shà xuè ]

    释义:古时聚众盟誓,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,表示诚意。

    出处:清·戴名世《纪红苗事》:“或欲有剽掠,则潜结众誓于神,椎牛歃血,乃出所获者,集而瓜分之。”

  • 3、

    对牛弹琴 [ duì niú tán qín ]

    释义: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。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。

    出处:汉·牟融《理惑论》:“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,伏食如枚。非牛不闻,不合其耳矣。”

  • 4、

    恶贯满盈 [ è guàn mǎn yíng ]

    释义:贯:穿线的绳子;盈:满。罪恶之多,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。形容罪大恶极,到受惩罚的时候了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泰誓》:“商罪贯盈,天命诛之。”

  • 5、

    汗牛充栋 [ hàn niú chōng dòng ]

    释义:栋:栋宇,屋子。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,存放时可堆至屋顶。形容藏书非常多。

    出处:唐·柳宗元《陆文通墓表》:“其为书,处则充栋宇,出则汗牛马。”

  • 6、

    口蜜腹剑 [ kǒu mì fù jiàn ]

    释义: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。

    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玄宗天宝元年》:“世谓李林甫‘口有蜜,腹有剑’。”

  • 7、

    两面三刀 [ liǎng miàn sān dāo ]

    释义:比喻耍两面派手法,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。

    出处: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岂知他有两面三刀,向夫主厮搬调。”

  • 8、

    牛头马面 [ niú tóu mǎ miàn ]

    释义: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,一个头象牛,一个头象马。比喻各种丑恶的人。

    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一:“释迦是牛头狱卒,祖师是马面阿婆。”

  • 9、

    牛刀割鸡 [ niú dāo gē jī ]

    释义:杀只鸡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大材小用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。夫子莞尔而笑,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。’”

  • 10、

    牛衣对泣 [ niú yī duì qì ]

    释义:睡在牛衣里,相对哭泣。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王章传》:“初,章为渚生学长安,独与妻居。章疾病,无被,卧牛衣中;与妻决,涕泣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牛刀小试 [ niú dāo xiǎo shì ]

    释义:牛刀:宰牛的刀;小试:稍微用一下,初显身手。比喻有大本领的人,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。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》诗:“读遍牙签三万轴,欲来小邑试牛刀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牛鼎烹鸡 [ niú dǐng pēng jī ]

    释义: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。比喻大材小用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边让传》:“函牛之鼎以烹鸡,多汁则淡而不可食,少汁则熬而不可熟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牛鬼蛇神 [ niú guǐ shé shén ]

    释义:牛头的鬼,蛇身的神。原形容虚幻怪诞。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。

    出处:唐·李贺《李贺集序》:“鲸吸鳌掷,牛鬼蛇神,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牛角挂书 [ niú jiǎo guà shū ]

    释义:比喻读书勤奋。

    出处:《新唐书·李密传》:“闻包恺在缑山,往从之。以蒲鞯乘牛,挂《汉书》一帙角上,行且读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牛溲马勃 [ niú sōu mǎ bó ]

    释义:牛溲:牛尿,一说车前草,利小便;马勃:可治疮。比喻一般人认为无用的东西,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为有用的物品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玉札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马勃,则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牛口之下 [ niú kǒu zhī xià ]

    释义:借指卑下的地位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夫五羖大夫,荆之鄙人也。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,行而无资,自粥于秦客,被褐食牛。期年,缪公知之,举之牛口之下,而加之百姓之上,秦国莫敢望焉。”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。

  • 17、

    牛马襟裾 [ niú mǎ jīn jú ]

    释义:犹言衣冠禽兽。

    出处:元·石德玉《秋胡戏妻》第三折:“我骂你个沐猴冠冕,牛马襟裾。”元·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一折:“教人道这乔男女,则是些牛马襟裾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牛高马大 [ niú gāo mǎ dà ]

    释义: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。

    出处:《小说月报》1981年第1期:“东宁县县委书记刘番成长得浓眉大眼,牛高马大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牛黄狗宝 [ niú huáng gǒu bǎo ]

    释义:牛黄,牛胆囊中的结石;狗宝,狗脏器中的凝结物。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,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五回:“若大家好取和便罢,倘若有一点叫人过不去, 我有本事先把你两个的牛黄狗宝掏了出来,再和那泼妇拼了这命,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!”

  • 20、

    朋比为奸 [ péng bǐ wéi jiān ]

    释义:朋比:依附。互相勾结。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。

    出处:《新唐书·李绛传》:“趋利之人,常为朋比,同其私也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牵牛下井 [ qiān niú xià jǐng ]

    释义:比喻事情棘手,很难办到。

    出处:清 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15回:“至如负贩经商,登山涉水,吃烟人更是牵牛下井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齐王舍牛 [ qí wáng shě niú ]

    释义: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(齐宣王)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下者,王见之,曰:‘牛何之?’对曰:‘将以衅钟。’王曰:‘舍之。吾不忍其觳觫,若无罪而就死地。’对曰:‘然则废衅钟与?’曰:‘何可废也?以羊易之。’”

  • 23、

    气喘如牛 [ qì chuǎn rú niú ]

    释义: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。

    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九回:“脸是喝了个漆紫,连乐带忙,一头说着,只张着嘴,气喘如牛的拿了条大手巾擦那脑门子上的汗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罄竹难书 [ qìng zhú nán shū ]

    释义:罄:尽,完;竹: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。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磬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人面兽心 [ rén miàn shòu xīn ]

    释义:面貌虽然是人,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。形容为人凶残卑鄙。

    出处:《列子·黄帝》:“夏桀、殷纣、鲁醒、楚穆,状貌七窍皆同于人,而有禽兽之心。”《汉书·匈奴传赞》:“被发左衽,人面兽心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土牛木马 [ tǔ niú mù mǎ ]

    释义:泥塑的牛,木做的马。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。

    出处:《关尹子·八筹》:“知物之伪者,不必去物,譬如见土牛木马,虽情存牛马之名,而心忘牛马之实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蜗行牛步 [ wō xíng niú bù ]

    释义:蜗牛爬行,老牛慢走。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。

    出处:

  • 28、

    吴牛喘月 [ wú niú chuǎn yuè ]

    释义:吴牛: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。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,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。比喻因疑心而害怕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臣犹见牛,见月而喘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引《风俗通》:“吴牛望见月则喘,彼之苦于日,见月怖喘矣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蹊田夺牛 [ xī tián duó niú ]

    释义:蹊:践踏;夺:强取。因牛践踏了田,抢走人家的牛。比喻罪轻罚重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一年》:“‘牵牛以蹊人之田,而夺之牛。’牵牛以蹊者,信有罪矣;而夺之牛,罚已重矣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笑里藏刀 [ xiào lǐ cáng dāo ]

    释义:形容对人外表和气,却阴险毒辣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李义府传》:“义府貌状温恭,与人语必嬉怡微笑,而褊忌阴贼。既处要权,欲人附己,微忤意者,辄加倾陷。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心狠手辣 [ xīn hěn shǒu là ]

    释义:心肠凶狠,手段毒辣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十三卷:“那小娘子听了,欲待不信,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;欲待信来,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,大娘子又过得好,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以羊易牛 [ yǐ yáng yì niú ]

    释义:易:更换。用羊来替换牛。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下者。……曰:‘何可废也,以羊易之。’”

  • 33、

    争猫丢牛 [ zhēng māo diū niú ]

    释义:比喻贪小失大。

    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70回:“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助纣为虐 [ zhù zhòu wéi nüè ]

    释义: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今始入秦,即安其乐,此所谓助桀为虐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作恶多端 [ zuò è duō duān ]

    释义:做了许多坏事。指罪恶累累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二回:“想当初作恶多端,这三四日斋戒,那里就积得过来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卑鄙无耻 [ bēi bǐ wú chǐ ]

    释义:形容品质恶劣,不顾羞耻。

    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贾某总办河工,浮开报销,滥得保举。到京以后,又复花天酒地,任意招摇,并串通黄某,到处钻营,卑鄙无耻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不可胜计 [ bù kě shèng jì ]

    释义:胜:尽;计:计算。不能全部计算完。形容数量极多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秦带甲百余万,车千乘,骑万匹,虎挚之士,跿跔科头,贯颐奋戟者,至不可胜计也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充栋汗牛 [ chōng dòng hàn niú ]

    释义:指书籍堆得高及栋梁,多至牛马运得出汗。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。

    出处:语出唐·柳宗元《陆文通先生墓表》:“其为书,处则充栋宇,出则汗牛马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九牛一毛 [ jiǔ niú yī máo ]

    释义: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。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,微不足道。

    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假令仆伏法受诛,若九牛亡一毛,与蝼蚁何以异?”

  • 40、

    泥牛入海 [ ní niú rù hǎi ]

    释义:泥塑的牛掉到海里。比喻一去不再回来。

    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八:“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,直至如今无消息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牛毛细雨 [ niú máo xì yǔ ]

    释义:指细而密的小雨。

    出处: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卷五:“牛毛细雨送斜阳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庖丁解牛 [ páo dīng jiě niú ]

    释义:庖丁:厨工;解:肢解分割。比喻经过反复实践,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,做事得心应手,运用自如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,砉然响然,奏刀騞然,莫不中音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一牛九锁 [ yī niú jiǔ suǒ ]

    释义:比喻无法解脱。

    出处:汉·焦延寿《易林》卷十:“一牛九锁,更相牵挛,案明如市,不得东西,请谳得报,日中被刑。”

  • 44、

    如牛负重 [ rú niú fù zhòng ]

    释义:象牛背着学生的东西一样。比喻生活负担极重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:“荒时暴月,向亲友乞哀告怜,借得几斗几升,敷衍三日五日,债务丛集,如牛负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