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教学严厉的成语(97个)

  • 1、

    岸然道貌 [ àn rán dào mào ]

    释义:指严肃的神态。

    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成仙》:“又八九年,成忽自至,黄巾氅服,岸然道貌。”

  • 2、

    不动声色 [ bù dòng shēng sè ]

    释义:声:言谈;色:脸色。在紧急情况下,说话、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。形容非常镇静。

    出处:宋·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。”

  • 3、

    不苟言笑 [ bù gǒu yán xiào ]

    释义:苟:苟且,随便。不随便说笑。形容态度庄重严肃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典礼上》:“不苟訾,不苟笑。”

  • 4、

    不伦不类 [ bù lún bù lèi ]

    释义:不伦:不同类。既非这一类,又非那一类,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。

    出处:明·吴炳《疗炉羹·絮影》:“眼中人不伦不类,阱中人不伶不俐。”

  • 5、

    辞微旨远 [ cí wēi zhǐ yuǎn ]

    释义:辞:文词,言词。微:隐蔽,精深。旨:意思,目的。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。

    出处:《梁书·刘之遴传》:“省所撰《春秋》义,比事论书,辞微旨远。”

  • 6、

    待人接物 [ dài rén jiē wù ]

    释义:物:人物,人们。指跟别人往来接触。

    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教以慎于接物,推贤士为务。”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五:“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,汲引后进,待人接物者如此。”

  • 7、

    当头棒喝 [ dāng tóu bàng hè ]

    释义: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,促他醒悟。比喻严厉警告,促使人猛醒过来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黄檗运禅师法嗣·临济义玄禅师》:“上堂,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师亦竖拂子,僧便喝,师亦喝。僧拟议,师便打。”

  • 8、

    斗酒学士 [ dǒu jiǔ xué shì ]

    释义: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。

    出处:《新唐书·王绩传》:“以前官待诏门下省,故事,官给酒三升。或问:‘待诏何乐邪?’答曰:‘良酝可恋耳。’侍中陈叔达闻之,日给一斗,时称‘斗酒学士’。”

  • 9、

    敌惠敌怨 [ dí huì dí yuàn ]

    释义:犹言报德报怨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:“夷之蒐,贾季戮臾骈,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,臾骈曰:‘不可,吾闻前志有之曰:敌惠敌怨,不在后嗣,忠之道也。’”

  • 10、

    短叹长吁 [ duǎn tàn cháng xū ]

    释义:吁:叹息。短一声、长一声不停地叹气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不见时准备着千言万语,得相逢都变做短叹长吁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恶言厉色 [ è yán lì sè ]

    释义: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。

    出处: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三八章:“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,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敷衍了事 [ fū yǎn liǎo shì ]

    释义:敷衍:做事不认真;了:完。指办事马马虎虎,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也有先作揖,后磕头的,也有磕起头来,再作一个揖的。礼生见他们参差不齐,也只好由他们敷衍了事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和蔼可亲 [ hé ǎi kě qīn ]

    释义:和蔼:和善。态度温和,容易接近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九回:“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,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和颜悦色 [ hé yán yuè sè ]

    释义:颜:面容;悦:愉快;色:脸色。脸色和霭喜悦。形容和善可亲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友便辟,友善柔、友便佞,损也。”邢昺疏:“善柔,谓面柔,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疾言遽色 [ jí yán jù sè ]

    释义:言语神色粗暴急躁。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疾言厉色 [ jí yán lì sè ]

    释义:疾:急速。说话急躁,脸色严厉。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己饥己溺 [ jǐ jī jǐ nì ]

    释义:别人挨饿、落水就象自己挨饿、落水一样。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。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,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辫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缄口结舌 [ jiān kǒu jié shé ]

    释义:闭口不说话。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。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。

    出处:汉·王充《潜夫论》:“智士所以钳口结舌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金刚怒目 [ jīn gāng nù mù ]

    释义:形容面目威猛可畏。

    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七四引《谈薮》:“金刚努目,所以降伏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举一反三 [ jǔ yī fǎn sān ]

    释义:反:类推。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军令如山 [ jūn lìng rú shān ]

    释义:军事命令象山一样不可动摇。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,下级必须执行,不得违抗。

    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9回:“云长曰:‘愿依军法。’孔明曰:‘如此,立下文书。’云长便与了军令状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疾声厉色 [ jí shēng lì sè ]

    释义:疾:急速。说话急躁,脸色严厉。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金刚努目 [ jīn gāng nǔ mù ]

    释义:形容面目威猛可畏。

    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七四引宋·庞元英《谈薮·薛道衡》:“隋吏部侍郎薛道衡,尝游钟山开善寺,谓小僧曰:‘金刚何为努目?菩萨何为低眉?’小僧答曰:‘金刚努目,所以降伏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’道衡怃然不能对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口沸目赤 [ kǒu fèi mù chì ]

    释义:形容人情绪激动,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《韩诗外传》卷九:“言人之非,?目 腕,疾言喷喷,口沸目赤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岿然不动 [ kuī rán bù dòng ]

    释义:岿然:高峻独立的样子。象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。形容高大坚固,不能动摇。

    出处: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:“至德,道者若丘山,嵬然不动,行者以为期也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冷若冰霜 [ lěng ruò bīng shuāng ]

    释义:冷得象冰霜一样。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,象冰霜一样冷。也比喻态度严正,不可接近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俺老夫人治家严肃,凛若冰霜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凛若冰霜 [ lǐn ruò bīng shuāng ]

    释义:冷得象冰霜一样。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,象冰霜一样冷。也比喻态度严正,不可接近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俺老夫人治家严肃,凛若冰霜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雷动风行 [ léi dòng fēng xíng ]

    释义: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。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。

    出处:宋·陈亮《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》:“雷动风行,天下方如草之偃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马马虎虎 [ mǎ mǎ hǔ hǔ ]

    释义:指还过得去。亦形容做事不认真,不仔细。

    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十二:“单办那八个厂,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内峻外和 [ nèi jùn wai hé ]

    释义: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。

    出处: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孙文定公》:“公内峻外和,相对者如登泰、华、坐春风,非不阳和熙熙,贮在颜间,而业已置人于青云上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贫贱不移 [ pín jiàn bù yí ]

    释义:移:改变。不因生活贫困、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。形容意志坚定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愀然不乐 [ qiǎo rán bù lè ]

    释义:愀然:忧愁的样子。脸上忧愁严肃,心中不愉快。

    出处:《荀子·修身》:“见不善,愀然必以自省也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日日夜夜 [ rì rì yè yè ]

    释义:每天每夜。形容延续的时间长。

    出处:洪深《青龙潭》第二幕:“这里,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,车的晕倒在水车上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日中则移 [ rì zhōng zé yí ]

    释义: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,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。同“日中则昃”。

    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语曰:‘日中则移,月满则亏。’物盛则衰,天之常数也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手舞足蹈 [ shǒu wǔ zú dǎo ]

    释义:蹈:顿足踏地。两手舞动,两只脚也跳了起来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。也手乱舞、脚乱跳的狂态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·序》:“永(咏)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也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山积波委 [ shān jī bō wěi ]

    释义:指堆积如山高,如波涛重迭。形容数量极多。

    出处:宋·文莹《玉壶清话》第三卷:“后邀钜货于楼,山积波委,岁入万计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士死知己 [ shì sǐ zhī jǐ ]

    释义:士:有才识的人。为了报答知己,不惜牺牲生命。亦作“士为知己者死”。

    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赵策》: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,吾其报知氏之雠矣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台阁生风 [ tái gé shēng fēng ]

    释义:台阁:东汉尚书的办公室。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。比喻官风清廉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傅玄传》:“每有奏劾,或值日暮,捧白简,整簪带,竦踊不寐,坐而待旦。于是贵游慑伏,台阁生风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委靡不振 [ wěi mǐ bù zhèn ]

    释义:委靡:也作“萎靡”,颓丧。形容精神不振,意志消沉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颓堕委靡,溃败不可收失。”

  • 40、

    嬉皮笑脸 [ xī pí xiào liǎn ]

    释义: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回:“你见我和谁玩过!有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,你该问他们去!”

  • 41、

    盱衡厉色 [ xū héng lì sè ]

    释义:盱衡:举眉扬目;厉:严厉;色:面色。横眉怒目,面色严厉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当此之时,公运独见之明,奋亡前之威,盱衡厉色,振扬武怒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鸦雀无声 [ yā què wú shēng ]

    释义: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。形容非常静。

    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四:“公曰:‘鸦去无声,又何言闻?’”宋·苏轼《绝句三首》:“天风吹雨入阑干,乌鹊无声夜向阑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一本正经 [ yī běn zhèng jīng ]

    释义: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。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,郑重其事。有时含讽刺意味。

    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百家》:“正经为道义之渊海,子书为增深之川流。”

  • 44、

    一丝不苟 [ yī sī bù gǒu ]

    释义:苟:苟且,马虎。指做事认真细致,一点儿不马虎。

    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上司访知,见世叔一丝不苟,升迁就在指日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油腔滑调 [ yóu qiāng huá diào ]

    释义:形容说话轻浮油滑,不诚恳,不严肃。

    出处:清·王士祯《师友诗传录》:“若不多读书,多贯穿,而遽言性情,则开后学油腔滑调,信口成章之恶习矣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俨乎其然 [ yǎn hū qí rán ]

    释义:十分严肃正经的样子。带有讽刺意味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伪自由书·文学上的折扣》:“刊物上登载一篇俨乎其然的像煞有介事的文章,我们就知道字里行间还有看不见的鬼把戏。”

  • 47、

    夜长梦短 [ yè cháng mèng duǎn ]

    释义:比喻因有心事而难以入睡。

    出处:许地山《归途》:“夜长梦短,她只睁着眼等天亮。”

  • 48、

    正襟危坐 [ zhèng jīn wēi zuò ]

    释义:襟:衣襟;危坐:端正地坐着。整一整衣服,端正地坐着。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:“宋忠、贾谊瞿然而悟,猎缨正襟危坐。”

  • 49、

    正言厉色 [ zhèng yán lì sè ]

    释义:正:严正;厉:严厉,严肃;色:脸色。形容板着脸,神情非常严厉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盱衡厉色,振扬武怒。”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:“目见正容,耳闻正言。”

  • 50、

    正颜厉色 [ zhèng yán lì sè ]

    释义:颜:面容。形容板着脸,神情非常严厉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盱衡厉色,振扬武怒。”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:“目见正容,耳闻正言。”

  • 51、

    振穷恤贫 [ zhèn qióng xù pín ]

    释义:救济贫穷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明史·王越传》:“睦族敦旧,振穷恤贫,如恐不及。”

  • 52、

    整整截截 [ zhěng zhěng jié jié ]

    释义:形容端庄严肃。

    出处:宋·曾敏行《独醒杂志》卷八:“入其门,升其堂,整整截截,动有条理。”

  • 53、

    正容亢色 [ zhèng róng kàng sè ]

    释义:谓神色严肃。

    出处:茅盾《第一阶段的故事》五:“‘这就该说是‘上海的外国小姐’才对呀!’赵夫人正容亢色地说。”

  • 54、

    正正经经 [ zhèng zhèng jīng jīng ]

    释义:①严肃而认真。②形容正大光明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渔《怜香伴·狂喜》:“哄我正正经经听了半日,只说当真,原来又是说笑。”

  • 55、

    直言正色 [ zhí yán zhèng sè ]

    释义:谓言语正直,仪容严肃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国渊传》:“每于公朝论议,常直言正色,退无私焉。”

  • 56、

    质伛影曲 [ zhì yǔ yǐng qū ]

    释义:身体伛偻影子也就弯曲。比喻有因必有果。

    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第三百八十八引唐·李玫《纂异记·齐君房》:“质伛影曲,报应宜然。”

  • 57、

    插科打诨 [ chā kē dǎ hùn ]

    释义:科: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;诨:诙谐逗趣的话。戏曲、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。

    出处:明·高明《琵琶记·报告戏情》:“休论插科打诨,也不寻宫数调,只看子孝与妻贤。”

  • 58、

    宠辱不惊 [ chǒng rǔ bù jīng ]

    释义:宠:宠爱。受宠受辱都不在呼。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。

    出处:晋·潘岳《在怀县》诗:“宠辱易不惊,恋本难为思。”

  • 59、

    高谈阔论 [ gāo tán kuò lùn ]

    释义: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。

    出处:元·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一折:“倚仗着高谈阔论,全用些野狐涎,扑子弟、打郎君。”

  • 60、

    目光如炬 [ mù guāng rú jù ]

    释义:目光发亮象火炬。形容愤怒地注视着。也形容见识远大。

    出处:《南史·檀道济传》:“道济见收,愤怒气盛,目光如炬。”

形容教学严厉的词语(3个)

  • 回霜收电比喻改变原来冷漠严厉的态度。
  • 美疢不如恶石?O病;石:砭石,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。美言疾病,不如用砭石去治疗疾病。比喻明知有害而一味顺从,不如严厉批评。
  • 浅显易懂浅显:浅近明显。道理或寓意浅显,容易理解、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