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一个人很难的成语(41个)

  • 1、

    百无一用 [ bǎi wú yī yòng ]

    释义: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。形容毫无用处。

    出处:清·黄景仁《杂感》:“十有九人堪白眼,百无一用是书生。”

  • 2、

    不可多得 [ bù kě duō dé ]

    释义:形容非常稀少,很难得到(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)。

    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超奇篇》:“譬珠玉不可多得,以其珍也。”

  • 3、

    百世一人 [ bǎi shì yī rén ]

    释义:指极难得的人才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祭司马君实文》:“百世一人,千载一时,惟时与人,鲜偶常奇。”

  • 4、

    百不获一 [ bǎi bù huò yī ]

    释义: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。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。

    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一百五回:“人品自会端正,文移自会清顺,晓畅,然着实是百不获一的。”

  • 5、

    大错特错 [ dà cuò tè cuò ]

    释义:完全错了。

    出处: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如今想来,真是大错特错!”

  • 6、

    大谬不然 [ dà miù bù rán ]

    释义:谬:荒谬,错误;然:如此,这样。大错特错,完全不是这样。

    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。”

  • 7、

    独木难支 [ dú mù nán zhī ]

    释义: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。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,维持不住全局。

    出处:隋·王通《文中子·事君》:“大厦将颠,非一木所支也。”

  • 8、

    大厦将颠 [ dà shà jiāng diān ]

    释义:比喻情势危急,频临崩溃。

    出处:隋·王通《中说·事君》:“[文中子]退而谓董常曰:‘大厦将颠,非一木所支也。’”

  • 9、

    吊儿郎当 [ diào er láng dāng ]

    释义:形容仪容不整,作风散漫,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。

    出处:丰子恺《口中剿匪记》:“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,个个变坏,歪斜偏侧,吊儿郎当,根本没有替我服务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好逸恶劳 [ hào yì wù láo ]

    释义:逸:安逸;恶:讨厌、憎恨。贪图安逸,厌恶劳动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郭玉传》:“其为疗也,有四难焉:自用意而不任臣,一难也;将身不谨,二难也;骨节不强,不能使药,三难也;好逸恶劳,四难也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荒谬绝伦 [ huāng miù jué lún ]

    释义:绝伦:超过同类。没有比这更荒唐更不合情理的了。

    出处:清 龚自珍《语录》:“此等依托乃得罪孔子之尤,荒谬绝伦之作,作者可醢也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浑俗和光 [ hún sú hé guāng ]

    释义:浑俗:与世俗混同;和光:混合所有光彩。比喻不露锋芒,与世无争。也比喻无能,不中用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,真一味风清月朗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糊里糊涂 [ hú lǐ hú tú ]

    释义:认识模糊,不明事理。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

    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?”

  • 14、

    进退维谷 [ jìn tuì wéi gǔ ]

    释义:无论是进还是退,都是处在困境之中。形容进退两难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桑柔》:“人亦有言,进退维谷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酒囊饭袋 [ jiǔ náng fàn dài ]

    释义:只会吃喝,不会做事。讥讽无能的人。

    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别通》:“饱食快饮,虑深求卧,腹为饭坑,肠为酒囊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破绽百出 [ pò zhàn bǎi chū ]

    释义:比喻说话做事漏洞非常多。

    出处:宋 李侗《李廷平集 答问下》:“却回头看释氏之书,渐渐破绽百出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千载一时 [ qiān zǎi yī shí ]

    释义: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。形容机会极其难得。

    出处:晋·王羲之《与会稽王笺》:“遇千载一时之运,顾智力屈于当年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十全十美 [ shí quán shí měi ]

    释义:十分完美,毫无欠缺。

    出处:清 陈朗《雪月梅传》:“贤侄出门也得放心,岂不是十全十美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事与心违 [ shì yù xīn wéi ]

    释义:事实与愿望相违背。同“事与原违”。

    出处:北齐·魏收《魏书·王叡传》:“诚思竭尽力命,以报所受,不谓事与心违,忽婴重疾。”宋·欧阳修《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》诗:“貌先年老因忧国,事与心违始乞身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夏虫不可以语冰 [ 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 ]

    释义: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。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。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行尸走肉 [ xíng shī zǒu ròu ]

    释义:行尸:可以走动的尸体;走肉: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。比喻不动脑筋,不起作用,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。

    出处:晋·王嘉《拾遗记》卷六:“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;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衣架饭囊 [ yī jià fàn náng ]

    释义:装饭的口袋,挂衣的架子。比喻没有能力,干不了什么事的人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子一《主入桃源》第一折:“饭囊衣架,塞满长安乱似麻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一无是处 [ yī wú shì chù ]

    释义:是:对,正确。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。

    出处:明·张岱《与胡季望》:“是犹三家村子,使之治山珍海错,烹饪燔炙,一无是处。明眼观之,只发一粲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游手好闲 [ yóu shǒu hào xián ]

    释义:指人游荡懒散,不愿参加劳动。

    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章帝纪·元和三年诏》:“今肥田尚多,未有垦辟。其悉与赋贫民,给与粮种,务尽地力,勿令游手。”元·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:“我打你个游手好闲,不务生理的弟子孩儿。

  • 25、

    一无所成 [ yī wú suǒ chéng ]

    释义:一点没有成就。

    出处:清·黄遵楷《跋》:“读先兄病笃之书,谓平生怀抱,一无所成,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左右为难 [ zuǒ yòu wéi nán ]

    释义:左也不好,右也不是。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。

    出处: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一折:“我欲待亲自去寻来,限次又紧,着老夫左右为难,如何是好!”

  • 27、

    不舞之鹤 [ bù wǔ zhī hè ]

    释义:舞:舞蹈。不舞蹈的鹤。比喻名不副实的人。也用来讥讽人无能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昔羊叔子有窑主善舞,尝向客称之。客试使驱来,氃氋而不肯舞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不务正业 [ bù wù zhèng yè ]

    释义:务:从事。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,去搞其他的事情。

    出处: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:“这人不甚读书,终日闲游浪荡,一自父母亡后,分外不务正业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百不一遇 [ bǎi bù yī yù ]

    释义:一百次中遇不到一次。形容极其难得。

    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哀帝纪下》:“言立策成,终无咎悔,若此之事,百不一遇,其知之所见,万不及一也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漏洞百出 [ lòu dòng bǎi chū ]

    释义:形容文章、说话或办事,破绽很多。

    出处:姚雪垠《序》:“我们从《歧路灯》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是各种世俗人物,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名不副实 [ míng bù fù shí ]

    释义: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。指空有虚名。

    出处:汉·祢衡《鹦鹉赋》:“惧名实之不副,耻才能之无奇。”三国·魏·刘邵《人物志·效难》:“中情之人,名不副实,用之有效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百无一是 [ bǎi wú yī shì ]

    释义:干一百件事,也没有做对一件。形容全都做错了,一无是处。

    出处:宋·袁采《袁氏世范》:“至于百无一是,且朝夕以此相临,极为难处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白璧无瑕 [ bái bì wú xiá ]

    释义: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。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。

    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三:“问:‘不曾博览空王教略,借玄机试道看。’师曰:‘白璧无瑕,卞和刖足。’”

  • 34、

    碌碌无为 [ lù lù wú wéi ]

    释义:平平庸庸,无所作为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公等録録(碌碌),所谓因人成事者也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力所不及 [ lì suǒ bù jí ]

    释义:及:达到。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惠洪《石门文字禅》:“平生所未见之文,公力所不及之义,备聚其中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一无可取 [ yī wú kě qǔ ]

    释义:没有一点儿可以肯定的地方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卢太学诗酒傲王侯》:“心中大怒道:‘原来这俗物,一无可取,都只管来缠帐,几乎错认了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走肉行尸 [ zǒu ròu xíng shī ]

    释义:行尸:会走动的尸体。比喻不动脑筋,不起作用,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

    出处:清·华伟生《开国奇冤·谋擢》:“尽热衷瞒神吓鬼,扮花面走肉行尸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弟子孩儿 [ dì zǐ hái ér ]

    释义:弟子:歌妓,妓女。婊子养的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二折:“我走到半路,被那巡更的歹弟子孩儿把我拦住,道我是犯夜的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贪图安逸 [ tān tú ān yì ]

    释义:追求个人享受

    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9回:“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,便是贪图安逸,在家恋着妻子,乃是不孝之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