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败俱伤

[ liǎng bài jù shāng ]

两败俱伤拼音

[ liǎng bài jù shāng ]

两败俱伤的意思

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,谁也没得到好处。

两败俱伤出处

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有顷,两虎果斗,大者伤,小者死,庄子从伤者而刺之,一举果有双虎之功。”

成语基本释义:

[ 成语繁体 ]

兩敗俱傷

[ 成语正音 ]

伤,不能读作“sānɡ”。

[ 成语用法 ]
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等

两败俱伤近义词

同归于尽

两败俱伤反义词

两全其美

两败俱伤成语典故

<>

从前有两个人,一个叫管庄子,另一个是管与。有一次打猎的时候,他们看见两只老虎为了抢人肉吃而打起来,管庄子迫不及待想杀了那两只老虎,管与马上阻止他,还说:“老虎很喜欢吃人肉,人肉可以说是它们的美食,现在两只老虎都抢着吃人肉,一定会争得你死我活,力气比较小的那只肯定会被比较强的那只打死。最后,比较强的那只也一......

两败俱伤造句

1、如果纵容他们争闹下去,不但将会两败俱伤,也会伤了两家的旧谊。

2、我们坚决反对把经贸问题政治化,坦率而言,经贸问题政治化损害的不仅是对方利益,而且将两败俱伤

3、你们两人再这样斗下去,终究会两败俱伤,各不讨好。

4、这两个人势均力敌,龙争虎斗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

5、你们两兄弟如果弄到两败俱伤,只会让亲者痛,仇者快而已。

两败俱伤英语翻译

暂无英语翻译

两败俱伤成语接龙

  • 伤风败俗  伤、败:败坏。指败坏社会风俗。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。
  • 伤筋动骨  本指身受重伤。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。
  • 伤天害理  伤、害:损害;天:天道;理:伦理。形容做事凶恶残忍,丧尽天良。
  • 伤心惨目  伤心:使人心痛;惨目:惨不忍睹。形容非常悲惨,使人不忍心看。
  • 伤心蒿目  旧时指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。
  • 伤风败化  指败坏社会风俗。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。同“伤风败俗”。
  • 伤言扎语  方言。指说讽刺话。
  • 伤教败俗  指败坏教化和风俗。同“伤化败俗”。
  • 伤弓之鸟  被弓箭吓怕了的鸟。比喻受过惊吓,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。
  • 伤化败俗  指败坏教化和风俗。
  • 伤心疾首  痛心疾首,形容痛心之至。
  • 伤心欲绝  指极度悲哀,万分伤心的样子,形容悲伤到了极点。 欲:将近;快要。 绝:气息终止;死。 【用法】: 补充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 【示例】:1. 她听到儿子遭到车祸的消息~ 。2.女友提出的分手使他~ 【近义词】: 痛不欲生、悲恸欲绝、 哀痛欲绝、悲痛欲绝 【反义词】: 欣喜若狂
  • 伤痕累累  很多伤疤,也指物体损伤后留下的痕迹;形容人心灵或身体受过很多伤。
  • 伤财劳众  伤:耗费;劳:病。既使人劳苦,又浪费钱财
  • 伤夷折衄  伤夷:创伤;折衄:挫败。受到创伤,遭到挫败

两败俱伤的意思是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,谁也没得到好处。

战国成语大全网提供成语两败俱伤的意思及近义词、反义词、英语翻译、出处和两败俱伤造句等详细信息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wenhew.com/liangbaijushang.html

相关推荐

  • 蚌鹬争衡 蔡寅《变鸦楼三十年诗征序》:“蚌鹬争衡,鱼龙曼衍,离奇变幻之局,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。”
  • 鹬蚌相持,渔翁得利 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记载: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面都不相让。渔翁来了,把两个都捉住了。
  • 韩卢逐逡 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韩子卢者,天下之疾犬也。东郭逡者,海内之狡兔也。韩子卢逐东郭逡,环山者三,腾山者五,兔极于前,犬废于后,犬兔俱罢,各死其处。”鲍彪注:“逡,狡兔名。”
  • 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
  • 鹬蚌相持 元·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二折:“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,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。”
  • 渔人之利 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记载: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面都不相让。渔翁来了,把两个都捉住了。
  • 蚌鹬相持 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翁得而并禽之。”
  • 鹬蚌持争,渔翁得利 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记载: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面都不相让。渔翁来了,把两个都捉住了。
  • 刺虎持鹬 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及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载:刺虎,战国时,陈畛说秦惠王,引卞庄子刺虎为喻,先待齐楚交战,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。持鹬,用“鹬蚌相持”之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