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刈麦



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
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。
妇姑荷箪食,童稚携壶浆,
相随饷田去,丁壮在南冈。
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,
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。
复有贫妇人,抱子在其旁,
右手秉遗穗,左臂悬敝筐。
听其相顾言,闻者为悲伤。
家田输税尽,拾此充饥肠。
今我何功德?曾不事农桑。
吏禄三百石,岁晏有余粮,
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。

观刈麦翻译和注释

译文

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
农民终年没有闲暇,到了五月加倍繁忙。

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。
夜里吹来暖暖南风,地里小麦盖垄熟黄。

妇姑荷箪食,童稚携壶浆,
妇女用筐挑着食物,孩子提壶盛满水汤。

相随饷田去,丁壮在南冈。
相伴到田里送饭食,男人劳作在南山冈。

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。
脚被地面热气熏蒸,背烤着火辣的阳光。

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。
精疲力竭不觉酷热,只是珍惜夏日天长。但:只。惜:盼望。

复有贫妇人,抱子在其旁,
又见一位贫苦农妇,抱着孩子跟在人旁。

右手秉遗穗,左臂悬敝筐。
右手拿着捡的麦穗,左臂挂着一个破筐。

听其相顾言,闻者为悲伤。
听她回头述说家境,听的人都为她悲伤。

家田输税尽,拾此充饥肠。
为了缴税家田卖尽,靠捡麦穗填充饥肠。

今我何功德?曾不事农桑。
如今我有什么功德,从来没有种田采桑。

吏禄三百石,岁晏有余粮,
一年俸禄有三百石,到了年底还有余粮。

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。
想到这些暗自惭愧,整日整夜念念不忘。

注释

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

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(fù)(lǒng)黄。
覆陇黄: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。覆:盖。陇:同“垄”,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,这里泛指麦地。

妇姑荷(hè)(dān)食,童稚(zhì)携壶浆(jiāng)
妇姑:媳妇和婆婆,这里泛指妇女。荷箪食:用竹篮盛的饭。荷:背负,肩担。箪食:装在箪笥里的饭食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而为之箪食与肉,寘诸橐以与之。”童稚携壶浆: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。浆: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,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。

相随饷(xiǎng)田去,丁壮在南冈(gāng)
饷田: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。丁壮:青壮年男子。南冈:地名。

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。
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: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,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。

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。

复有贫妇人,抱子在其旁,
其: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。傍:同“旁”。

右手秉(bǐng)遗穗,左臂悬敝(bì)筐。
秉遗穗: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。秉,拿着。遗穗,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麦穗。悬:挎着。敝筐:破篮子。

听其相顾言,闻者为(wèi)悲伤。
相顾言:互相看着诉说。顾:视,看。闻者:白居易自指。为悲伤:为之悲伤(省略“之”)。

家田输税(shuì)尽,拾此充饥肠。
输税:缴纳租税。输,送达,引申为缴纳,献纳。

今我何功德?曾(céng)不事农桑。
我:指作者自己。曾不事农桑: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。曾:一直、从来。事:从事。农桑:农耕和蚕桑。

(lì)(lù)三百石(dàn),岁晏(yàn)有余粮,
吏禄三百石: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,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。石:古代容量单位,十斗为一石。吏禄:官吏的俸禄。岁晏:一年将尽的时候。晏,晚。

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。
念此:想到这些。尽日:整天,终日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陈友琴 等.白居易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8:15-172、吴大奎 马秀娟.元稹白居易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1:113-1163、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3584、张国举.唐诗精华注译评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10:492-494

赏析

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
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。
妇姑荷箪食,童稚携壶浆,
相随饷田去,丁壮在南冈。
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,
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。
复有贫妇人,抱子在其旁,
右手秉遗穗,左臂悬敝筐。
听其相顾言,闻者为悲伤。
家田输税尽,拾此充饥肠。
今我何功德?曾不事农桑。
吏禄三百石,岁晏有余粮,
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。

  《观刈麦》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、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,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.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,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。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(807),诗人三十六岁。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。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、征收捐税等事。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;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: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,内心十分惭愧。于是直抒其事,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。

  全诗分四层,第一层四句,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。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,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。这两句总领全篇,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;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,一派丰收景象,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。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?

  第二层八句,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。婆婆、儿媳妇担着饭篮子,小孙儿提着水壶,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。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;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,而后做饭;小孙子跟着奶奶、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。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。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?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。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。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。他们脸对着大地,背对着蓝天,下面如同笼蒸,上面如同火烤,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,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,因为这是虎口夺粮,时间必须抓紧呀!舍不得浪费。天气如此之热,白天又如此之长,而人们却竭力苦干,就怕浪费一点时间,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。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,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。白居易的《卖炭翁》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,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。

  笫三层八句,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,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,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,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。你看她的形象:左手抱着一个孩子,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,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。这有多么累,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!但有什么办法呢?现在是收麦的时候,还有麦穗可捡,换个别的时候,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。而她们家在去年、前年,也是有地可种、有麦可收的人家呀,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,把家产,土地都折变了,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。第四层六句,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。

  作品的题目叫《观刈麦》,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,除了刈麦者之外,却还有一个拾麦者,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。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,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。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;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?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,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。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,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。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,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,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,自己问心有愧。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,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。

 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、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。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,使之构成强烈对比。前者虽然苦、虽然累,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,至于后者,则完全是断梗浮萍,朝不保夕了。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、气氛、形象、心理都很好。

 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,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。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,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,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。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,那些大官僚、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!赋税是皇帝管的,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,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。

观刈麦拼音版

tián jiā shǎo xián yuè ,wǔ yuè rén bèi máng 。
yè lái nán fēng qǐ ,xiǎo mài fù lǒng huáng 。
fù gū hé dān shí ,tóng zhì xié hú jiāng ,
xiàng suí xiǎng tián qù ,dīng zhuàng zài nán gāng 。
zú zhēng shǔ tǔ qì ,bèi zhuó yán tiān guāng ,
lì jìn bú zhī rè ,dàn xī xià rì zhǎng 。
fù yǒu pín fù rén ,bào zǐ zài qí páng ,
yòu shǒu bǐng yí suì ,zuǒ bì xuán bì kuāng 。
tīng qí xiàng gù yán ,wén zhě wéi bēi shāng 。
jiā tián shū shuì jìn ,shí cǐ chōng jī cháng 。
jīn wǒ hé gōng dé ?céng bú shì nóng sāng 。
lì lù sān bǎi shí ,suì yàn yǒu yú liáng ,
niàn cǐ sī zì kuì ,jìn rì bú néng wàng 。
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观刈麦作者

白居易(772─846),字乐天,晚年号香山居士。祖籍太原(今属山西),后迁居下邓邽(今陕西渭南县)。早年家境贫困,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,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。唐德宗贞元十六年(800)中进士,授秘书省校书郎。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。元和十年(815),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,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,得罪权贵,贬为江州司马,后移忠州刺史。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,曾积极兴修水利,筑堤防洪,泄引湖水,灌溉田亩千顷,成绩卓著。唐敬宗宝历元年(825)改任苏州刺史,后官至刑部尚书。唐武宗会昌六年(846)卒,终年七十五岁。著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七十一卷。在文学上,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,主张「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」,反对「嘲风雪,弄花草」而别无寄托的作品。其讽谕诗《秦中吟》、《新乐府》,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,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,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。除讽谕诗外,长篇叙事诗《长恨歌》,《琵琶行》也独具特色,为千古绝唱。白诗语言通俗,深入浅出,平易自然,不露雕琢痕迹。其诗刻画人物,形象鲜明,以情动人,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。晚年寄情山水,也写过一些小词。赠刘禹锡诗云: 「古歌旧曲君休听, 听取新词《杨柳枝》」,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。其中《花非花》一首,颇具朦胧之美,后世词人如欧阳修、张先、杨慎,都极为赞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入彭蠡湖口

    客游倦水宿,风潮难具论。
    洲岛骤回合,圻岸屡崩奔。
    乘月听哀狖,浥露馥芳荪。
    春晚绿野秀,岩高白云屯。
    千念集日夜,万感盈朝昏。
    攀崖照石镜,牵叶入松门。
    三江事多往,九派理空存。
    灵物郄珍怪,异人秘精魂。
    金膏灭明光,水碧辍流温。
    徒作千里曲,弦绝念弥敦。
  • 岁暮

    殷忧不能寐,苦此夜难颓。
    明月照积雪,朔风劲且哀。
    运往无淹物,年逝觉已催。
  • 秋至怀归诗

    怅然集汉北。
    还望岨山田。
    沄沄百重壑。
    参差万里山。
    楚关带秦陇。
    荆云冠吴烟。
    草色敛穷水。
    木叶变长川。
    秋至帝子降。
    客人伤婵娟。
    试访淮海使。
    归路成数千。
    蓬驱未止极。
    旌心徒自悬。
    若华想无慰。
    忧至定伤年。
  • 悼室人

    秋至捣罗纨,泪满未能开。
    风光肃入户,月华为谁来?
    结眉向蛛网,沥思视青苔。
    鬓局将成葆,带减不须摧。
    我心若涵烟,葐蒀满中怀。
  • 阮步兵

    阮公虽沦迹,识密鉴亦洞。
    沉醉似埋照,寓词类托讽。
    长啸若怀人,越礼自惊众。
    物故不可论,途穷能无恸。
  • 咏湖中雁

    白水满春塘,旅雁每迥翔。
    唼流牵弱藻,敛翮带馀霜。
    群浮动轻浪,单泛逐孤光。
    悬飞竟不下,乱起未成行。
    刷羽同摇漾,一举还故乡。
  • 嵇中散

    中散不偶世,本自餐霞人。
    形解验默仙,吐论知凝神。
    立俗迕流议,寻山洽隐沦。
    鸾翮有时铩,龙性谁能驯。
  • 咏萍

    可怜池内萍,葐蒀紫复青。
    巧随浪开合,能逐水低平。
    微根无所缀,细叶讵须茎?
    飘泊终难测,留连如有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