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改正错误的成语(87个)

  • 1、

    不偏不倚 [ bù piān bù yǐ ]

    释义:倚:偏。不偏向任何一方。表示中立或公正。

    出处:宋·朱熹《中庸章句》题注:“中者,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之名。”

  • 2、

    焚书坑儒 [ fén shū kēng rú ]

    释义:焚:烧;坑:把人活埋;儒:指书生。焚毁典籍,坑杀书生。

    出处:汉·孔安国《〈尚书〉序》:“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,焚书坑儒,天下学士逃难解散。”

  • 3、

    扶正祛邪 [ fú zhèng qū xié ]

    释义:祛:去除。扶持正气,去除邪气。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,纠正错误倾向。

    出处:傅维康《医药史话·张仲景》:“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。”

  • 4、

    改过迁善 [ gǎi guò qiān shàn ]

    释义:改正错误,变成好的。指去恶就善。

    出处:《周易·益》:“君子以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。”

  • 5、

    改过自新 [ gǎi guò zì xīn ]

    释义:自新:自觉改正,重新做人。改正错误,重新做起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,刑者不可复属,虽复欲改过自新,其道无由也。”

  • 6、

    改邪归正 [ gǎi xié guī zhèng ]

    释义:邪:不正当、不正派;归:回到。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,不再做坏事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九十一回:“将军弃邪归正,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,朝廷自当重用。”

  • 7、

    改恶从善 [ gǎi è cóng shàn ]

    释义:再不做坏事,决心做好人。

    出处:《飞龙全传》二十一回:“应该隐姓埋名,改恶从善,才是正理。”

  • 8、

    革心易行 [ gé xīn yì xíng ]

    释义:指改正错误思想,改变错误行为。

    出处:汉·贾谊《新书·先醒》:“于是革心易行,衣苴布,食疄(田改丰)馂,昼学道而夕讲之。”

  • 9、

    怙恶不悛 [ hù è bù quān ]

    释义:怙:依靠,依仗;悛:改过。悔改。坚持作恶,不肯悔改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:“长恶不悛,从自及也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悔过自新 [ huǐ guò zì xīn ]

    释义:悔:悔改;过:错误;自新:使自己重新做人。悔恨以前的过失,决心重新作人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于古法当诛,文帝弗忍,因赐几杖。德至厚,当改过自新。《新唐书·冯元常传》:“元常喻以恩信,约悔过自新,贼相率脱甲而缚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矫邪归正 [ jiǎo xié guī zhèng ]

    释义:矫邪:纠正邪恶、邪念。归正:归于正路。改正错误,走上正道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吕光等载记论》:“向使矫邪归正,革伪为忠,……则燕秦之地可定,桓文之功可立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立锥之地 [ lì zhuī zhī dì ]

    释义:插锥尖的一点地方。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。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尧舜有天下,子孙无置锥之地。”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灭六国之后,使无立锥之地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迷途知反 [ mí tú zhī fǎn ]

    释义:迷途:迷路;反:反回。迷了路知道回来。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。

    出处:《南史·陈伯之传》:“夫迷途知反,往哲是与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能言善辩 [ néng yán shàn biàn ]

    释义:能:善于。形容能说会道,有辩才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恰才灵壁之战,项王遣使征布会,布与龙且有隙,称病不赴,若得能言巧辩之士,说他归降,纵项王驰还……破项王必矣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其道无由 [ qí dào wú yóu ]

    释义:找不到门径;无法办到。同“其道亡繇”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结构》:“因愚夫愚妇,识字知书者少,劝使为善,诫使勿恶,其道无由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所作所为 [ suǒ zuò suǒ wéi ]

    释义:指人所做的事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六回:“自此凤姐胆识愈壮,以后所作所为,诸如此类,不可胜数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死不改悔 [ sǐ bù gǎi huǐ ]

    释义:到死也不追悔、改正。形容非常顽固,坚持错误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》:“少数极顽固的,可能死不改悔,戴着右派帽子进棺材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痛改前非 [ tòng gǎi qián fēi ]

    释义:痛:彻底;非:错误。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。

    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· 痴公子很使噪脾钱》:“你痛改前非,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个住下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退藏于密 [ tuì cáng yú mì ]

    释义: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,不露行迹。谓哲理精微深邃,包容万物。

    出处:《周易·系辞》:“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,吉凶与民同患,神以知来,知以藏往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顽固不化 [ wán gù bù huà ]

    释义:化:改变。坚持错误,不肯改悔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“卑府从前在那府里,也做过一任知县,地方上的百姓,极其顽固不化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亡羊补牢 [ wáng yáng bǔ láo ]

    释义:亡:逃亡,丢失;牢:关牲口的圈。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,还不算晚。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,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无所适从 [ wú suǒ shì cóng ]

    释义:适:归向;从:跟从。不知听从哪一个好。指不知怎么办才好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。”宋·姚宽《西溪从语》卷上:“源殊派异,无所适从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洗心革面 [ xǐ xīn gé miàn ]

    释义:清除旧思想,改变旧面貌。比喻彻底悔改。

    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。”《周易·革》:“君子豹变,小人革面。”《抱朴子·用刑》:“洗心而革面者,必若清波之涤轻尘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悬崖勒马 [ xuán yá lè mǎ ]

    释义:悬崖:高而陡的山崖;勒马:收住缰绳,使马停步。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。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。

    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:“此书生悬崖勒马,可谓大智矣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有伤风化 [ yǒu shāng fēng huà ]

    释义:指对社会风俗、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(多指男女关系方面)。

    出处:元 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四折:“你道做了有伤风化,谁就你那燕尔新婚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朝令夕改 [ zhāo lìng xī gǎi ]

    释义:早晨发布的命令,晚上就改了。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,一会儿一个样。

    出处:汉·鼌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赋敛不时,朝令而暮改。”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急政暴虐,赋敛不时,朝令而暮改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朝过夕改 [ zhāo guò xī gǎi ]

    释义:形容改正错误快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朝过夕改,君子与之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执迷不悟 [ zhí mí bù wù ]

    释义:执:固执,坚持;迷:迷惑;悟:觉悟。坚持错误而不觉悟。

    出处:唐·姚思廉《梁书·武帝纪》:“若执迷不悟,距逆王师,大军一临,刑兹罔郝,所谓火烈高原,芝兰同泯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置之脑后 [ zhì zhī nǎo hòu ]

    释义:放在一边不再想起。

    出处: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“孔黄二人自问无愧,遂亦置之脑后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置之死地 [ zhì zhī sǐ dì ]

    释义: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。

    出处: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置之死地而后生 [ 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 ]

    释义: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、只有战死的境地,兵士就会奋勇前进,杀敌取胜。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,就能下决心,取得成功。

    出处: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而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中冓之言 [ zhōng gòu zhī yán ]

    释义:中冓:内室。内室的私房话。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鄘风·墙有茨》:“中冓之言,不可道也。”《汉书·济川王明传》:“不窥人闺门之私,听闻中冓之言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终天之恨 [ zhōng tiān zhī hèn ]

    释义:终天:终身。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。

    出处:明·高则诚《琵琶记·一门旌奖》:“卑人空怀罔极之思,徒抱终天之恨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众矢之的 [ zhòng shǐ zhī dì ]

    释义:矢:箭;的:箭靶的中心。众箭所射的靶子。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。

    出处:清 谭嗣同《报贝元徽》:“今之原祸始音,必以合肥为众矢之的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肘腋之患 [ zhǒu yè zhī huàn ]

    释义:肘腋:胳膊肘和夹肢窝,比喻极近的地方。产生于身边的祸患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法正传》:“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朱陈之好 [ zhū chén zhī hǎo ]

    释义:表示两家结成姻亲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朱陈村》诗:“徐州古丰县,有村曰朱陈。……一村唯两姓,世世为婚姻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珠翠之珍 [ zhū cuì zhī zhēn ]

    释义: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。

    出处:三国魏·曹植《七启》:“山鵽斥鷃,珠翠之珍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诛心之论 [ zhū xīn zhī lùn ]

    释义:诛:惩罚。指不问罪行,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。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霍谞传》:“《春秋》之义,原情定过,赦事诛意,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,赵盾以纵贼而见书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竹马之友 [ zhú mǎ zhī yǒu ]

    释义:指儿童时期的朋友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殷浩传》:“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,我弃去,浩辄取之。”

  • 40、

    逐臭之夫 [ zhú chòu zhī fū ]

    释义:追逐奇臭的人。比喻嗜好怪癖,与众不同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遇合》:“人有大臭者,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,无能与居者,自苦而居海上。”三国魏·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人各有好尚,兰荪蕙之芳,众人之好好,而海畔有逐臭之夫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锥刀之末 [ zhuī dāo zhī mò ]

    释义:末:梢,尖端。比喻微小的利益。也比喻极小的事情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:“锥刀之末,将尽争之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自知之明 [ zì zhī zhī míng ]

    释义:自知:自己了解自己;明:看清事物的能力。指了解自己的情况,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。

    出处:《老子》第三十三章:“知人者智也,自知者明也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总角之交 [ zǒng jiǎo zhī jiāo ]

    释义:总角: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结果童年。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内则》:“拂髻,总角。”郑玄注:“总角,收髻结之。”《晋书·何劭传》:“邵字敬祖,少与武帝同年,有总角之好。”

  • 44、

    醉翁之意不在酒 [ 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 ]

    释义: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,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。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。

    出处:宋·欧阳修《醉瓮亭记》:“醉瓮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置之高阁 [ zhì zhī gāo gé ]

    释义:高阁:储藏器物的高架。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着不用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庾翼传》:“此辈宜束之高阁,俟天下太平,然后议其任耳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置锥之地 [ zhì zhuī zhī dì ]

    释义:插锥尖的一点地方。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。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尧舜有天下,子孙无置锥之地。”

  • 47、

    钟鼎之家 [ zhōng dǐng zhī jiā ]

    释义:富贵宦达之家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虽系钟鼎之家,却亦是书香之族。”

  • 48、

    钟鼓之色 [ zhōng gǔ zhī sè ]

    释义:指欢欣喜乐的面色,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。

    出处:《管子·小问》:“夫欣然喜乐者,钟鼓之色也。”

  • 49、

    终焉之志 [ zhōng yān zhī zhì ]

    释义: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。

    出处:南朝梁·沈约《宋书·傅隆传》:“义熙初,年四十,始为孟昶建威将军,员外散骑侍郎。坐辞兼,免。复为会稽征虏参军。家在上虞,及东归,便有终焉之志。”

  • 50、

    肘胁之患 [ zhǒu xié zhī huàn ]

    释义:近在身边的祸患。同“肘腋之患”。

    出处: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王文端》:“明张差之事,殷鉴犹存,吾见上时必当极力言之,以除肘胁之患。”

  • 51、

    舟水之喻 [ zhōu shuǐ zhī yù ]

    释义:舟:船。对船和水的比喻,即水可以载舟,也可覆舟。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,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基传》:“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,留意舟水之喻,息奔驷于未尽,节力役于未困。”

  • 52、

    竹马之交 [ zhú mǎ zhī jiāo ]

    释义:竹马:小孩当马骑的竹竿。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。

    出处:唐·李白《长干行》:“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,同居长千里,两小无嫌猜。”

  • 53、

    杼柚之空 [ zhù zhóu zhī kōng ]

    释义:形容生产废弛,贫无所有。

    出处:语出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:“小东大东,杼柚其空。”郑玄笺:“言其政偏,失砥矢之道也。谭无他货,维丝麻尔,今尽杼柚不作也。”

  • 54、

    柱石之坚 [ zhù shí zhī jiān ]

    释义:像柱石一样坚硬。比喻大臣坚强可靠,能担负国家重任。

    出处:

  • 55、

    转眼之间 [ zhuǎn yǎn zhī jiān ]

    释义:转眼:一眨眼。一眨眼的时间。形容极短的时间。

    出处: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葛衣记·荐之知信》:“无端平地起波涛,转眼之间忘久要。”

  • 56、

    转瞬之间 [ zhuǎn shùn zhī jiān ]

    释义:非常短暂的一瞬间。

    出处:清·黄宗羲《董在中墓志铭》:“若余于董氏,则有师友偲偲之力,而零落于转瞬之间,更可伤也。”

  • 57、

    锥刀之利 [ zhuī dāo zhī lì ]

    释义:比喻微小的利益。也比喻极小的事情。同“锥刀之末”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舆服志上》:“争锥刀之利,杀人若刈草然,其宗祀亦旋夷灭。”

  • 58、

    总角之好 [ zǒng jiǎo zhī hǎo ]

    释义: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周公瑾英俊异才,与孤有总角之好。”《晋书·何劭传》:“邵字敬祖,少与武帝同年,有总角之好。”

  • 59、

    祖龙之虐 [ zǔ lóng zhī nüè ]

    释义:指秦始皇焚书坑儒。祖龙,指秦始皇。

    出处: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书痴》:“异史氏曰:‘天下之物,积则招妒,好则生魔:女之妖,书之魔也。事近怪诞,治之未为不可;而祖龙之虐,不已惨乎!其存心之私,更宜得怨毒之报也。’”

  • 60、

    矫枉过当 [ jiǎo wǎng guò dāng ]

    释义: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同“矫枉过正”。

    出处: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卷四:“石公此论,未为不是;惜乎矫枉过当,遂开后人口实。”

形容改正错误的词语(1个)

  • 重新做人指已认识、悔改所犯罪过,并以此为起点重新塑自己的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