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描写一件事的成语(95个)

  • 1、

    安忍无亲 [ ān rěn wú qīn ]

    释义: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,因而无所谓亲人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夫州吁阻兵而安忍。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。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

  • 2、

    按部就班 [ àn bù jiù bān ]

    释义:部、班:门类,次序;就:归于。按照一定的步骤、顺序进行。也指按老规矩办事,缺乏创新精神。

    出处: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然后选义案部,考辞就班。”

  • 3、

    拔苗助长 [ bá miáo zhù zhǎng ]

    释义: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,急于求成,反而坏事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,茫茫然归,谓其人曰:‘今日病矣,予助苗长矣。’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则槁矣。”

  • 4、

    霸王风月 [ bà wáng fēng yuè ]

    释义: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。

    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回:“今主上催花,与众不同,能用火攻,可谓‘霸王风月’了。”

  • 5、

    百发百中 [ bǎi fā bǎi zhòng ]

    释义: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,每次都命中目标。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“楚有养由基者,善射,去柳叶百步而射之,百发百中。”

  • 6、

    百废俱兴 [ bǎi fèi jù xīng ]

    释义:俱:全,都。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。

    出处: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政通人和,百废具(俱)兴。”

  • 7、

    百里挑一 [ bǎi lǐ tiāo yī ]

    释义: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。形容人才出众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姑爷年纪略大几岁,并没有娶过的,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。”

  • 8、

    百年不遇 [ bǎi nián bù yù ]

    释义: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。形容很少见到过或少有的机会。

    出处: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三幕:“不是要开大会吗?百年不遇的事,我歇半天工,好开会去。”

  • 9、

    班门弄斧 [ bān mén nòng fǔ ]

    释义: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。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,不自量力。

    出处:唐·柳宗元《王氏伯仲唱和诗序》:“操斧于班、郢之门,斯强颜耳。”宋·欧阳修《与梅圣俞书》:“昨在真定,有诗七八首,今录去,班门弄斧,可笑可笑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板上钉钉 [ bǎn shàng dìng dīng ]

    释义:比喻事情已经决定,不能改变。

    出处:王蒙《蝴蝶》:“海云是已经定性、已经作了板上钉钉的正式结论的阶级敌人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病入膏肓 [ bìng rù gāo huāng ]

    释义:膏肓:古人把心尖脂肪叫“膏”,心脏与膈膜之间叫“肓”。形容病情十分严重,无法医治。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不耻下问 [ bù chǐ xià wèn ]

    释义: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,而不觉得不好意思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吹角连营 [ chuī jiǎo lián yíng ]

    释义:角:古代军中所吹的乐器。指整个军营响着进攻的号角。

    出处:宋·辛弃疾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》: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唇亡齿寒 [ chún wáng chǐ hán ]

    释义:嘴唇没有了,牙齿就会感到寒冷。比喻利害密要相关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谚所谓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虢之谓也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打草惊蛇 [ dǎ cǎo jīng shé ]

    释义:原比喻惩甲菟乙。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,反使对方有所戒备。

    出处:明·郎瑛《七修类稿》卷二十四:“打草惊蛇,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,日营资产,部人诉主簿贪污,鲁曰:‘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’”

  • 16、

    东施效颦 [ dōng shī xiào pín ]

    释义:效:仿效;颦:皱眉头。比喻胡乱模仿,效果极坏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天运》:“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,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,归亦捧心而矉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见之,坚闭门而不出;贫人见之,絜妻子而去之走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对牛弹琴 [ duì niú tán qín ]

    释义: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。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。

    出处:汉·牟融《理惑论》:“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,伏食如枚。非牛不闻,不合其耳矣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风云变幻 [ fēng yún bià huàn ]

    释义: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。比喻时局变化迅速,动向难以预料。

    出处:南朝·梁·庾信《入彭城馆》诗:“年代殊之民俗,风云更盛衰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负荆请罪 [ fù jīng qǐng zuì ]

    释义:负:背着;荆:荆条。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。表示向人认错赔罪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廉颇闻之,肉袒负荆,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过河拆桥 [ guò hé chāi qiáo ]

    释义:自己过了河,便把桥拆掉。比喻达到目的后,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。

    出处: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棘》第三折:“你休得顺水推船,偏不许我过河拆桥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害群之马 [ hài qún zhī mǎ ]

    释义:危害马群的劣马。比喻危害集体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夫为天下者,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?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邯郸学步 [ hán dān xué bù ]

    释义:邯郸:战国时赵国的都城;学步:学习走路。比喻模仿人不到家,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后来居上 [ hòu lái jū shàng ]

    释义:后来的超过先前的。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汲黯对汉武帝说:“陛下用群臣,如积薪耳,后来者居上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囫囵吞枣 [ hú lún tūn zǎo ]

    释义:囫囵:整个儿。把枣整个咽下去,不加咀嚼,不辨滋味。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。

    出处:《朱子语类·论语十六》:“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,不是囫囵一物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狐假虎威 [ hú jiǎ hǔ wēi ]

    释义:假:借。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。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……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兽见之皆走,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画龙点睛 [ huà lóng diǎn jīng ]

    释义: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。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,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,使内容生动有力。

    出处:唐·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·张僧繇》:“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,每云:‘点睛即飞去。’人以为妄诞,固请点之。须臾,雷电破壁,两龙乘云腾去上天,二龙未点眼者见在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惊弓之鸟 [ jīng gōng zhī niǎo ]

    释义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。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;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井底之蛙 [ jǐng dǐ zhī wā ]

    释义: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。比喻见识狭窄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井然有序 [ jǐng rán yǒu xù ]

    释义:井然:整齐不乱的样子。序:次序。整整齐齐,次序分明,条理清楚。

    出处:清 王夫之《夕堂永日绪论外编》:“以制产、重农、救荒分三事……井然有序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刻舟求剑 [ kè zhōu qiú jiàn ]

    释义: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曰:‘是吾剑之所从坠。’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剑不行,求剑若此,不亦惑乎?”

  • 31、

    滥竽充数 [ làn yú chōng shù ]

    释义: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,次货冒充好货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南辕北辙 [ nán yuán běi zhé ]

    释义: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。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犹至楚而北行也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杞人忧天 [ qǐ rén yōu tiān ]

    释义:杞: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杞县一带。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。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。

    出处:《列子·天瑞》:“杞国有人,忧天地崩坠,身亡所寄,废寝食者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黔驴技穷 [ qián lǘ jì qióng ]

    释义:黔:今贵州省一带;技:技能;穷:尽。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。

    出处:唐·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驴》

  • 35、

    三顾茅庐 [ sān gù máo lú ]

    释义:顾:拜访;茅庐:草屋。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。比喻真心诚意,一再邀请。

    出处:三国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守株待兔 [ shǒu zhū dài tù ]

    释义:株:露出地面的树根。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。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,不知变通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五蠹》记载: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,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,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,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。

  • 37、

    瞬息万变 [ shùn xī wàn biàn ]

    释义:瞬:一眨眼;息:呼吸。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。形容变化很多很快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痛史》第十六回:“军情瞬息万变,莫说我们到南边还要好几天,就是此时,文丞相也不知在那里不在了?”

  • 38、

    死里逃生 [ sǐ lǐ táo shēng ]

    释义: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,幸免于死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半万贼兵,卷浮云片时扫净,俺一家儿死里逃生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损人利己 [ sǔn rén lì jǐ ]

    释义:损害别人,使自己得到好处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陆象先传》:“为政者理则可矣,何必严刑树威。损人益己,恐非仁恕之道。”

  • 40、

    天翻地覆 [ tiān fān dì fù ]

    释义:覆:翻过来。形容变化巨大。也形容闹得很凶。

    出处:唐·刘商《胡笳十八拍》六:“天翻地覆谁得知?如今正南看北斗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天马行空 [ tiān mǎ xíng kōng ]

    释义:天马:神马。天马奔腾神速,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。比喻诗文气势豪放。也比喻人浮躁,不踏实。

    出处:元·刘廷振《萨天锡诗集序》:“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,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亡羊补牢 [ wáng yáng bǔ láo ]

    释义:亡:逃亡,丢失;牢:关牲口的圈。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,还不算晚。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,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望洋兴叹 [ wàng yáng xīng tàn ]

    释义:望洋:仰视的样子。仰望海神而兴叹。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。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于是焉,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。”

  • 44、

    微乎其微 [ wēi hū qí wēi ]

    释义: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。

    出处:《尔雅·释训》:“式微式微者,微微微者也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望梅止渴 [ wàng méi zhǐ kě ]

    释义:原意是梅子酸,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,因而止渴。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,用空想安慰自己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:“魏武行役失汲道,军皆渴,乃令曰:‘前有大梅林,饶子,甘酸可以解渴。’士卒闻之,口皆出水,乘此得及前源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无奇不有 [ wú qí bù yǒu ]

    释义: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:“上海地方,无奇不有,倘能在那里多盘桓些日子,新闻还多着呢。”

  • 47、

    行成于思 [ xíng chéng yú sī ]

    释义:行:做事;思:思考。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多思考,失败是由于不经心。指做事情要多思考,多分析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”

  • 48、

    雪中送炭 [ xuě zhōng sòng tàn ]

    释义: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。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。

    出处:宋·范成大《大雪送炭与芥隐》诗:“不是雪中须送炭,聊装风景要诗来。”

  • 49、

    揠苗助长 [ yà miáo zhù zhǎng ]

    释义:揠:拔。把苗拔起,以助其生长。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,急于求成,反而把事情弄糟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,茫茫然归,谓其人曰:‘今日病矣,予助苗长矣。’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则槁矣。”

  • 50、

    掩耳盗铃 [ yǎn ěr dào líng ]

    释义:掩:遮蔽,遮盖;盗:偷。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,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声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
  • 51、

    叶公好龙 [ yè gōng hào lóng ]

    释义:叶公:春秋时楚国贵族,名子高,封于叶(古邑名,今河南叶县)。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,实际上并不真爱好。

    出处: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》记载: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,器物上刻着龙,房屋上也画着龙。真龙知道了,来到叶公家里,把头探进窗子。叶公一见,吓得拔腿就跑。

  • 52、

    一去不复返 [ yī qù bù fù fǎn ]

    释义:一去就不再回来了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”

  • 53、

    一应俱全 [ yī yīng jù quán ]

    释义:一应:一切;俱:都。一切齐全,应有尽有。

    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那案子上调和作料,一应俱全。”

  • 54、

    应接不暇 [ yìng jiē bù xiá ]

    释义:暇:空闲。原形容景物繁多,来不及观赏。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,应付不过来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应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”

  • 55、

    有板有眼 [ yǒu bǎn yǒu yǎn ]

    释义: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、有步调。

    出处:周立波《山那边人家》:“哭起来一数一落,有板有眼,好象唱歌,好听极了。”

  • 56、

    应有尽有 [ yīng yǒu jìn yǒu ]

    释义:该有的全都有。形容很齐全。

    出处:《宋书·江智渊传》:“人所应有尽有,人所应无尽无,其江智渊乎!”

  • 57、

    愚公移山 [ yú gōng yí shān ]

    释义: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。

    出处:《列子·汤问》记载: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,他决心把山平掉,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,认为不能能。愚公说:我死了有儿子,儿子死了还有孙子,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,两座山终究会凿平。

  • 58、

    缘木求鱼 [ yuán mù qiú yú ]

    释义:缘木:爬树。爬到树上去找鱼。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,不可能达到目的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

  • 59、

    朝不保夕 [ zhāo bù bǎo xī ]

    释义: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。形容形势危急,难以预料。

    出处:晋·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

  • 60、

    朝令夕改 [ zhāo lìng xī gǎi ]

    释义:早晨发布的命令,晚上就改了。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,一会儿一个样。

    出处:汉·鼌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赋敛不时,朝令而暮改。”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急政暴虐,赋敛不时,朝令而暮改。”

关于描写一件事的词语(2个)

  • 安忍阻兵阻兵:依仗手中掌握的兵力。凭借统率之兵,行残忍之事。
  • 脑力劳动“体力劳动”的对称。劳动者以消耗脑力为主的劳动。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中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,并与体力劳动相对立。在社会主义社会中,脑力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,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虽然还存在本质差别,但它们之间不再相互对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