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来面目

[ běn lái miàn mù ]

本来面目拼音

[ běn lái miàn mù ]

本来面目的意思

原为佛家语,指人的本性。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。

本来面目出处

《六祖坛经·行由品》:“不思善,不思恶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。”宋·苏轼《老人行》诗:“一任秋霜换鬓毛,本来面目长如故。”

成语基本释义:

[ 成语繁体 ]

本來靣目

[ 成语正音 ]

本,不能读作“bèn”。

[ 成语用法 ]

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人与事物

本来面目近义词

庐山真面目真相大白

本来面目反义词

涂脂抹粉乔装打扮

本来面目成语典故

佛教禅宗六代世祖慧能从小听人念诵佛经,心中有所觉悟,就到黄梅县东禅寺投奔禅宗五世弘忍大师学习佛法,被秘密授与祖师衣钵,连夜逃到南方,遇到僧人慧明,要求讲佛法。慧能说:“不思善,不思恶,这是一念不生的境界,就是你的本来面目。”

本来面目造句

1、要宣扬你的一切,不必用你的言语,要用你的本来面目

2、起见生心,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、扰攘、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,修到一念不生之处,即是本来面目

3、事情办完后,他露出了鸟尽弓藏的本来面目

4、最后他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

5、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,这样做,正是为了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,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。

本来面目英语翻译

暂无英语翻译

本来面目成语接龙

  • 目迷五色  五色:各种颜色。形容颜色既多又杂,因而看不清。比喻事物措综复杂,不易分辨清楚。
  • 目中无人  眼里没有别人。形容骄傲自大,看不起人。
  • 目濡耳染  濡: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
  • 目食耳视  用眼睛吃,用耳朵看。比喻颠倒错乱。
  • 目使颐令  用眼睛、用下巴指使人。形容自命尊贵,摆大架子。
  • 目送手挥  手眼并用,怎么想就怎么用。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,意在言外。
  • 目挑心招  挑:挑逗;招:指勾引。眉目传情,心神招引。
  • 目无余子  余子:其他的人。眼里没有旁人。形容自高自大,目中无人。
  • 目指气使  目指:动一下眼睛来指物;气使:用嘘气声支使人。用眼神和气色指使人。形容骄横傲慢的样子。
  • 目别汇分  指分门别类。
  • 目不别视  眼睛不往别处看。形容精神集中,专心致志。亦作“目不旁视”。
  • 目不忍睹  眼睛不忍看,形容景象很凄惨。
  • 目不给赏  眼睛来不及观赏。形容景物优美繁多。
  • 目不苟视  眼睛不随便乱看。形容为人正派。
  • 目瞪口结  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  • 目瞪口歪  形容气极时的神情。
  • 目不识书  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;不甚识字或不识字。
  • 目断魂销  目断:竭尽目力所见。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,因而内心十分悲痛。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。亦作“目断魂消”。
  • 目瞪口张  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  • 目不暇给  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,眼睛来不及看。

本来面目的意思是原为佛家语,指人的本性。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。

abcd的成语大全网提供成语本来面目的意思及近义词、反义词、英语翻译、出处和本来面目造句等详细信息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wenhew.com/benlaimianmu.html

相关推荐

  • 清浑皂白 比喻事物的本来面目、是非、情由等。《红楼梦》第八十回:“你且問箇清渾皂白,再動粗鹵。”
  • 庐山真面 清·杨伦《序》:“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,自非摧陷廓清,不见庐山真面。”
  • 息黥补劓 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……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,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。”
  • 庐山真面目 宋·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  • 察今知古 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。它总是循着时间的先后逐渐演变而成的。观察它的现在,可以推知它的本来面目。
  • 原形败露 唐浩明《曾国藩》第一部第九章四:“高疤脸先想以一个老实胆小的小商贩的面目混过厘卡,现在见原形败露,知道哀求无用,只有狠心出一笔大钱来买通。”
  • 原形毕露 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》:“(狐女曰)将衣求印,原冀升天,讵意被其一火,原形毕露,骨肉仅存,死期将至。”
  • 土木形骸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刘伶身长六尺,貌甚丑悴,而悠悠忽忽,土木形骸。”
  • 清浑皁白 比喻事物的本来面目、是非、情由等。
  • 庐山面目 清·段雪亭《遗稿例言》:“苟非自作聪明,即欲省其铅槧,致令庐山面目,渐失其真。”